2025年,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将在粤港澳地区举行。广州全力以赴拼经济、保安全,办全运、提品质,推动综合实力和城市功能全方位跃升。日前,广州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大代表接受媒体集中采访,多位人大代表就如何办好十五运会、放大赛事效应、推动广州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新快报记者 黄闻禹
广州市人大代表、广州大剧院副总经理梁丽珍:建议推出“全运一票通” 提高游客出行便利性
作为文化领域的代表,广州市人大代表、广州大剧院副总经理梁丽珍认为,十五运会的举办将对广州文旅产业起到赋能作用,广州应借此契机,深化“文化+体育+旅游”融合发展,促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梁丽珍建议,深化体育赛事与文化旅游活动的融合,打造具有广州特色的体育旅游精品线路。结合广州的自然风光与人文风情,策划马拉松、龙舟赛、登山赛等体育赛事,结合武术表演、醒狮表演等具有体育元素的文化活动,形成独特的体育旅游体验。同时,邀请国内外知名运动员和艺术家参与,提升活动影响力。
同时,加速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与配套服务的优化升级,如完善公共交通网络、增设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提升住宿餐饮服务质量等。推出“全运一票通”和“全运美食地图”,提高游客出行便利性和服务质量。
广州市人大代表、广州锐丰文化文旅项目总负责人王苑橦:把“赛事主场”打造成“消费主场”
广州市人大代表、广州市锐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文旅项目总负责人王苑橦认为,十五运会不仅是一场竞技体育的巅峰对决,更是粤港澳三地关于文化、旅游等多个产业融合。建议借势十五运会,让赛事与文旅产业发展双向赋能,通过一个活动,让广州焕发活力。
王苑橦建议,设计“全运文化之旅”主题线路,将比赛场馆与广州文化地标串联起来,如广州的陈家祠、北京路、广州塔、长隆旅游度假区等,让游客在观赛之余,深度体验广州的文化底蕴。让赛事活动与旅游景区、街区、商圈、文化交流紧密结合,形成“体育+旅游”的新模式。
与此同时,加快文旅消费场景创新和布局,把“赛事的主场”精心打造成“消费的主场”,助推广州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建设,借助“赛事经济”完成消费升级。把体育“流量”变为文旅“留量”。深挖广州本土文化内涵,打造独特的广府文化IP,打造具有“千年商都”特色的文创产品和24小时消费场景。
广州市人大代表、广州市珠村实业有限公司党建办助理潘映珊:将非遗融入全运会 展示岭南文化魅力
广州市人大代表、广州市珠村实业有限公司党建办助理潘映珊建议,将非遗融入全运会活动。在全运会的开幕式、闭幕式以及赛事场馆布置中,融入广州非遗元素,如粤剧、醒狮、剪纸、广绣等,展示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在全运会期间策划非遗主题展览和体验活动,如非遗技艺展示、非遗美食体验等,吸引运动员和观众参与。
不仅如此,全运会还可利用数字化传播与互动,线上非遗展示。结合全运会的热度,通过线上线下互动,引导年轻人进行现场体验和打卡,提升非遗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比如利用全运会的官方网站、社交媒体平台等,开展非遗知识竞赛、线上展览等活动,吸引更多人关注非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