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开工,火爆的DeepSeek旋即蔓延至汽车行业。
据不完全统计,自2月6日以来,已有近20家车企及品牌宣布在智能座舱或AI运营领域与DeepSeek完成深度融合,从吉利、奇瑞、东风、长城、广汽、一汽-大众、上汽通用汽车等传统车企,到零跑、智己、极狐、极氪等造车新势力或传统车企旗下新能源品牌,都敏锐捕捉到了DeepSeek带来的机遇并付诸行动。然而,我们不禁还是想问,车企密集接入DeepSeek的背后,到底是营销噱头还是大势所趋?
车企+DeepSeek,穿透深度融合的本质
记者注意到,打响车企接入DeepSeek第一枪的是吉利汽车。2月6日,吉利宣布其自研的星睿大模型与DeepSeek-R1深度融合,将利用后者对星睿车控FunctionCall大模型、汽车主动交互端侧大模型等进行蒸馏训练。
之后,极氪、岚图、宝骏、智己、东风、零跑、长城等多家车企纷纷跟进,均官宣了接入DeepSeek。综合多方车企的官宣内容来看,目前这些车企与DeepSeek的合作主要集中在智能座舱和AI运营方面。
事实上,汽车行业的AI大模型上车并非一件新鲜事,可DeepSeek的出现直接把AI大模型上车这一话题的热度推向高潮,于是市场就出现了多家车企密集接入DeepSeek是不是在搞营销噱头的声音。
要知道,自2022年ChatGPT火爆后,车企已经开始推动AI大模型上车。此前东风日产、红旗、长城、吉利等近10家车企就加入了百度的文心一言,而吉利、智己等车企也与阿里巴巴在通义千问大模型接入上有合作。其中,小鹏汽车发布的XGPT灵犀大模型、理想汽车发布的MindGPT、宝马集团基于亚马逊Alexa大语言模型打造的全新一代BMW智能个人助理、大众汽车旗下多款汽车集成OpenAI的ChatGPT AI聊天机器人服务等,均是AI大模型上车的应用实例。
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告诉记者:“从表面上看,这确实可能被视为一种营销手段,但车企选择接入DeepSeek,并非仅仅是为了制造话题或吸引眼球,而是希望通过这一技术提升自身的智能化水平,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驾驶体验。可以说,车企的这一举动更多的是出于对技术发展趋势的敏锐洞察和实际需求。”
掌如研究院院长何基永也认为:“多家车企接入DeepSeek并非单纯的营销噱头。”何基永表示,DeepSeek具有强大的语言处理能力,能够提供更加精准的数据分析,这些都能帮助车企更好地理解消费者需求以及市场竞争态势,而DeepSeek在智能化和自动化方面的表现也受到了车企的青睐,它能够帮助车企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有意思的是,DeepSeek自身对多家车企为何会与DeepSeek深度融合的回答是,车企与DeepSeek的深度融合本质上是技术迭代、成本优化,是市场竞争和正常导向共同作用的结果。
车企+DeepSeek,打破技术垄断壁垒
既然众多车企接入DeepSeek并非单纯的营销噱头,那DeepSeek如何被车企应用呢?综合多方车企的说法,主要是通过融合DeepSeek并结合蒸馏训练,车企可以提高自身系统的思考和推理能力。
关于蒸馏训练,一位计算机研究人员这样解释:“以前的大模型训练相当于使用题海战术,在大量的数据中训练。而蒸馏就相当于让在题海战术里磨炼过的优秀大模型充当老师,筛选出有效题目,再教给新的小一点的模型训练。”
有业内人士指出,通过融合DeepSeek,可以带来至少三方面好处。其一,通过知识蒸馏压缩大模型,降低车端部署成本;其二,云端模型算力需求降低,推理速度提升;其三,对于复杂场景理解更强,整体的判断逻辑能得到优化。
换句话说,DeepSeek为开源模型,能降低技术门槛,利好中小厂商或智驾刚开始发力的品牌,对消费者来说智驾平权的设想也越来越近。华福证券认为,DeepSeek的本质是“算力平权”,它让中小车企也能以低成本接入顶尖AI能力,打破技术垄断壁垒。
王鹏也提到,车企接入DeepSeek,将推动整个汽车行业的智能化转型和创新发展。随着越来越多的车企加入到这一行列中来,将形成更加完善的智能化生态系统,促进技术共享和协同发展,将为整个汽车行业带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机遇。
或就如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的预判:“下一个十年,AI将驱动汽车行业乃至全球硬件和软件的变革。”
不过,AI大模型在短时间内难以对智能驾驶起到提升作用,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也提醒道,车企接入DeepSeek对智能化水平的提升有促进作用,但DeepSeek不是万能的,车企要有自己强大的数据和分析能力,因为再强的大模型,如果原始数据是受污染的,得出的结论永远不可能正确。
■新快报记者 罗晓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