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多位广州市人大代表集中接受媒体采访,畅谈履职感受,通过深入基层、倾听民声,调研民情。其中,代表们聚焦广州“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围绕民营经济、人工智能、科技创新等内容,就自身关注的问题积极建言献策。
■采写:新快报记者 毛毛雨
■摄影:新快报记者 龚吉林
丘育华:实现人工智能与制造业精准对接
作为深耕基层、连任四届的“老代表”,广州市人大代表、广州市华安达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丘育华十分关注广州的制造业发展。据他观察,广州制造业底蕴深厚,发展根基扎实。目前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已在制造业头部企业开展应用,但在中小型制造业中普及率较低。
为此,他建议政府部门应搭建平台、整合资源,打破体制、规模、区域等的限制,实现人工智能与制造业的牵线搭桥精准对接,对人工智能研发机构开放更多中小微企业的高质量应用场景,尤其是在智能化工厂和车间、智能工业质检等重点细分场景,打造典型落地应用样板,助力更多中小型制造业向信息化与智能化发展方向演进。
“我在压缩机行业已近30年,长期习惯于使用国外品牌,今年我打算尝试采用国产化压缩机来替代以往所使用的国外品牌。”丘育华说,他将致力于促进人工智能研发机构和各行各业的精准对接,更紧密、高效地协同创新,准确、全面实施“人工智能+”行动,以产业应用场景为突破,努力做到高质量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邓锦尚:鼓励民企加快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作为广州的民营企业家,广州市人大代表、广东稳固检测鉴定有限公司董事长邓锦尚表示非常有信心和干劲,能积极参与广州“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邓锦尚建议要支持数字化转型,鼓励民营企业加快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他特别提到,要强化科技创新,加大对民营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推动“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支持企业开展技术研发和创新联合体建设。聚焦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邓锦尚指出,要缓解融资难题。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手段,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支持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民营企业融资需求。特别是在保障要素供给上,他希望能够优化土地、人才等要素配置,确保民营企业在项目建设、人才引进等方面的需求得到满足。
邓锦尚呼吁支持企业“走出去”,利用中国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基地,帮助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提升国际竞争力。“通过这些措施,广州可以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增强民营企业家的信心和干劲,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广州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和中心型世界城市提供有力支撑。”他说。
周斌:加速推动AI赋能创新赋能制造业
作为一名工程师,广州市人大代表、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副总工程师周斌深知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重要性,因此他提出要注入更多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完善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支撑体系。
在他看来,要面向前沿基础问题和重大工程问题,加大鼓励“自由探索”和“揭榜挂帅”的双轮驱动,促进科技创新到产业创新的单向推进向双向互促、双向奔赴转变,各环节不脱钩断链,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他建议加大扶持有特色、有优势的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建设新一批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平台,充分开展新技术、新原理和新产品的验证,特别是近年来蓬勃发展的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领域。同时,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提升原有首台套奖补和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效能,灵活推动更多真正“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人强我廉”的首台套、首批次成果尽快得到市场检验。
尤其是加速推动AI赋能创新、AI赋能制造业,“比如启动一批‘2025年AI+制造业立市重大工程’,推动‘AI+制造’‘AI+服务’复合型人才培养,设立‘智能化改造试点基金’,支持智能化改造和AI应用验证,打造一批AI赋能成效显著的示范场景,并开放推广到千行百业。”周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