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把群众的事儿放心上,履职就会有担当”
日期:[2025-02-23]  版次:[A02]   版名:[2025年广州市两会]   字体:【






6位广州市人大代表深情讲述履职故事,提出建设性建议

2月22日,6位来自各行各业的广州市人大代表走上代表通道,围绕“绿美广州”、预算监督、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交通产业新质生产力、代表联络站等话题谈民生,话民意,深情讲述履职故事,提出颇具建设性的建议。有代表提出:“把群众的事儿放心上,履职就会有担当。”

■采写:新快报记者 黄闻禹 ■摄影:新快报记者 龚吉林

广州市人大代表、中节能铁汉环保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许桂贤:绿水青山成为村民们的幸福“靠山”

流溪河被称作“广州的母亲河”,如今,流域水环境水生态大幅提升,2024年流溪河流域国考、省考断面优良水质占比达到100%,全部达到Ⅱ类及以上。在这背后有人大代表不懈履职的身影。广州市人大代表许桂贤分享了在参与流溪河水环境治理工作中的经历和感受。

许桂贤分享道,近两年来,广州市人大城乡建设环境资源委环境保护专业小组15位人大代表走遍流溪河27条一级支流、90个调研点,全面掌握流溪河流域基本情况,全程参与流溪河治理年度工作要点制定、实施,督促市、区政府及相关部门按时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如今流溪河流域已成为广州及周边城市居民休闲旅游的热门目的地,游客们来了流连忘返。旅游业的发展也为当地群众创造了增收机会,收入和生活质量得到双提升。绿水青山成为村民们的幸福“靠山”。

许桂贤表示,从“生态美”到“生态富”,流溪河流域的治理保护,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未来,我将继续坚守‘绿美’初心,推动巩固这来之不易的生态成果,让流溪河永葆生机,为城市发展和居民幸福生活再添新动力。”许桂贤说。

广州市人大代表、广州市华安达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丘育华:守好人民“钱袋子”,盯紧政府“账本子”

广州人大为增强预算监督刚性,提高预算监督实效,从2014年开始探索实施预算“三审”制,组织全体市人大代表对预算进行前期调研和预先审查,为大会预算审查工作作足准备。广州市人大代表丘育华作为连任四届的市人大代表,见证了预算“三审”制的不断完善发展。

在他看来,预算“三审”制体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要求,促进了人大和政府的良性互动,密切了各方监督力量的有效协同。“通过连续十年的预算‘三审’监督实践,我觉得成效显而易见。”丘育华举例说,他去年参加调研了解到,市卫健部门实施的65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免费接种23价肺炎疫苗项目,通过人大的审查和跟进监督,实施效果非常好,广州2023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肺炎疫苗接种超过30万剂,创历年新高。

丘育华表示,作为预算委委员,守好人民“钱袋子”,盯紧政府“账本子”,责无旁贷。他将继续积极履行职责,使得人大预算监督更加符合人民意愿。

广州市人大代表、广州海缝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总经理郭晓欣:新质生产力是广州制造业发展的“最优解”

作为一位民营企业家,广州市人大代表郭晓欣认为,制造业不仅是实体经济的关键,更是广州的产业底蕴和发展根基。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正是广州制造业发展的“最优解”。

过去一年,郭晓欣化身“调研达人”,走访了江苏、浙江等多地的制造业企业,积极与广州市有关部门“头脑风暴”,从对接市场、技术、人才、资本、政策资源等方面“出谋划策”,为企业科技创新、转型升级提出许多“金点子”。

如何让新质生产力赋能广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郭晓欣建议,首先政府要出台系列政策举措,引导、鼓励企业坚持科技创新驱动引领,强化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能力。其次,要继续大力支持、指导制造业企业引进人才团队,让企业有更多“能工巧匠”。最后,要紧扣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需求,持续打造优无止境的营商环境。

广州市人大代表、广东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万欢:加快形成交通产业新质生产力

当前,粤港澳大湾区的融合发展日益深入,“1小时生活圈”正在逐渐变成现实。在代表通道上,广州市人大代表万欢带来了关于推动大湾区互联互通再提速的建议。

万欢建议,一方面,要加快交通新技术的探索和应用,打造交通产业新质生产力。广州需要通过政策引导、科研创新、示范应用、人才培养和基础设施完善,大力发展低空飞行、自动驾驶、地下物流系统等新交通业态,加快形成交通产业新质生产力。

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南沙“湾区几何中心”的地理优势,打造“湾区交通中心”。陆运方面,要高规格推进南沙站规划建设,加速高铁、城轨接入。持续加密南沙路网,推进车路协同自动驾驶与大数据精准赋能交通管理,使道路变身智能“输送带”,资源调配更加智能高效。

“通过加快交通新技术的探索和应用,充分发挥南沙‘湾区交通中心’的枢纽作用,广州必将实现交通的跨越式发展,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绿色的出行服务,同时也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球的交通互联互通贡献广州智慧和广州力量。”万欢说。

广州市人大代表、广州市创新社区治理发展研究院管委会主任张茜:人大代表要“走进去”“用心听”“持续跟”

代表联络站是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民意窗”“连心桥”。这几年,广州市人大代表张茜多次走进人大代表联络站接待选民群众,从群众的诉求里找到许多履职的切入点,先后提出了“社区停车收费协商”“社区互助托育”“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试点建设”“社区垃圾投放点暖心升级”等多个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建议。

张茜认为,社区虽小却连着千家万户,作为一名长期扎根社区、从事基层治理实践与研究的人大代表,身边的社区就是自己履职的平台。把社区的需求摸清楚,把群众的心声了解到,是人大代表高效履职的关键。

如何做好代表履职工作?张茜认为,需要做到“走进去”“用心听”“持续跟”。她领衔提出的每一个建议,都来源于一次次走进代表联络站,走进每一个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的现场。而“用心听”,则能够真正了解群众反映的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而更好形成建议。“持续跟”,则是建议办理工作需要持续跟进,紧盯不放。

“多走进社区,履职就会有内容;把群众的事儿放心上,履职就会有担当。”张茜相信,一个又一个社区的小变化,定能汇成广州城市发展的大能量。

广州市人大代表,广州地铁集团高级客车司机、团委副书记李方方:大榕树下能更直接听民声解决问题

代表通道上,广州市人大代表李方方向大家分享了她在大榕树下察民情、汇民智、解民忧的故事。

李方方介绍说,在番禺区大龙街旧水坑森林公园,有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榕树,它是村民夏日乘凉、冬日闲谈的好去处,在市、区人大常委会指导下,番禺区人大常委会大龙街道工委将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延伸到榕树下,搭建人大代表“榕议亭”,代表们在榕树下开展群众接待活动,把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放在最接近群众的地方。

“在榕树下建立这个没有围墙的代表联络站,用唠家常的方式深入到群众中去,能够直接听到民众的心声,也能第一时间推动解决。”李方方说,大榕树见证着代表们接待、调研和协调的过程,在代表的推动下,村里的道路下雨天不再积水难行,路面变得平坦,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广场更换了新的健身设施,看到群众脸上充满着笑容,我们的内心也感到很欣慰。

接下来,她将继续深入这个履职“主阵地”,围绕民生所需积极履职,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为人民的和谐美好生活尽心尽力,让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全过程人民民主就在身边。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