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领导与市政协各界别委员代表和港澳地区委员座谈,市政协委员建议——
2月20日,广州市领导与市政协各界别委员代表、港澳地区市政协委员座谈交流。座谈会上,10位委员代表围绕完善都市工业体系、加快合成生物技术赋能美妆产业、建设环港科大(广州)创新区、打造“体育+”活力城市等方面建言献策。其中,广州市政协委员廖绮晶针对广州市城中村改造面临的产业发展问题,围绕城中村改造中产业如何“留得住”“转得好”、支撑都市工业体系“走得远”等方面提出对策。
广州市政协委员刘继承:推动赛事流量转化为投资和消费增量
2025年,广州将承办十五届全运会开幕式和约四成的赛事项目。广州市政协委员、北京大成(广州)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刘继承代表民进广州市委会、农工党广州市委会,带来主题为《以赛兴城 打造“体育+”活力城市》的发言。他指出,广州市体育文化底蕴深厚,有扎实的体育产业基础和良好的群众体育氛围。
“借全运会赛事东风,要着重解决国际赛事中心建设顶层设计不足、体育空间载体偏少、体育产业新质生产力不足、体育带动效益偏低等问题。”刘继承说,为加快推进体育强市和国际赛事中心建设,建议以赛施策,健全“以赛兴城”顶层设计,制定国际赛事中心建设方案,明确打造赛事品牌、优化赛事空间、构筑赛事经济产业集群、培育赛事中介服务机构、发展赛事周边产业、促进赛事产业联动发展等主要任务,明确促进演赛展商旅联动的赛事奖励政策,推动赛事流量转化为投资和消费增量。
他建议以赛筑基,构建全域共建全民共享体育新格局。具体体现在,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建体育场馆。建议推动存量空间建设体育设施,系统梳理全市可用空间资源,如旧厂房、仓库、老旧商业设施、闲置国有物业等闲置空间,老城区各类公园绿地、路桥附属用地、建筑屋顶等“金边银角”闲置公共用地,建设社区嵌入式体育场地。除此之外,他还建议制定非公共性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的意见办法,引导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等场地设施分类分时优惠向市民开放。
广州市政协委员邓静红:推动合成生物科研成果转化为美妆产品
“美妆产业是我市时尚产业之一,产业规模领先、产业集聚度较高、品牌建设成效显著、政策支持力度较大,呈现磅礴活力。”广州市政协委员、增城区政协副主席邓静红说,“但受限于基础研发能力,打造美妆世界级品牌仍然任重道远。目前合成生物技术在美妆领域的应用已展现出巨大潜力,但我市合成生物产业处于后发落后地位,合成生物和美妆产业融合发展也尚未谋划布局,尚不足以赋能美妆产业‘弯道超车’。”
她代表民进广州市委会、民革广州市委会,提出了《加快合成生物技术赋能 发展广州美妆产业新质生产力》的建议。她建议通过合成生物技术赋能美妆产业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全面提升美妆产业国际竞争力。
她建议统筹布局公共技术平台建设。借鉴北京、上海等地建设经验,支持基因测序合成公共服务平台、生物元器件设计平台、高通量编辑与筛选平台等重要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并建设若干个“设计—构建—测试—学习”的高通量、自动化、开放式生物铸造厂,谋划建设高能级产业创新中心和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在菌种库方面,联合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在现有保藏专利生物材料3100余株、模式微生物4000余种的基础上争取扩容至1万株以上。
此外,她建议推动合成生物科研成果转化为美妆产品。首先,建立生物美妆原材料公共数据库。打造包含研发方案、公斤级原材料价格范围、功能论证材料、早期研发成果库等信息在内的原料数据库和配方数据库。再者,建议支持广州市的白云、黄埔、花都、从化4区规划建设生物美妆先导产业园区。
广州市政协委员廖绮晶:城中村改造划定保护线 保障低成本空间
“特大城市的城中村,特别是产业型城中村,是容纳都市工业的重要空间载体,为城市提供了低成本的生产生活空间。”广州市政协委员、九三学社广州市委会城乡建设环境委主任廖绮晶说,面对当前都市工业体系高质量发展的新需求,“重居住、轻产业”传统城中村改造模式已难以适用,面临原有产业供应链运转难、产业活力维持难、生产优势延续难等挑战,不利于都市工业体系的完善和产业结构优化。
对此,她代表九三学社广州市委会、民盟广州市委会,作《关于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中完善都市工业体系的建议》。她针对广州市城中村改造面临的产业发展问题,围绕城中村改造中产业如何“留得住”“转得好”、支撑都市工业体系“走得远”等方面提出对策。
对策之一是保障低成本空间。她建议在城中村改造中划定“产业保护线”,确保改造后提供一定规模的低成本、高品质的创新创业创造空间,为孵化新型都市工业企业提供空间保障。同时,鼓励预留综合产业用地,允许城中村工业用地用于商业商务、科研教育等功能,形成“裙楼生产制造、塔楼设计研发”模式。
她还建议加快出台村镇工业集聚区改造的扶持政策。结合规划主导产业开展定向招商,通过优惠政策引导企业集中入园,面向链主企业、龙头商户制定减租、减息、产权置换等优惠补贴政策,带动村级工业园改造为新型都市工业园区。对面积较大、效益较好的“工改工”“工改新”项目予以奖励。
广州市政协委员倪明选:建议在学校周边预留专门的发展用地
广州市政协委员、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长倪明选代表市政协港澳台侨外事委,提出《关于高标准建设“环港科大(广州)创新区”的建议》。他指出,高标准建设集“产教+科教”融合创新园、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示范园、数字化未来产业孵化孵育园于一体的“环港科大(广州)创新区”,是发挥港科大(广州)特色优势和区位优势,提升地区竞争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他提出高标准建设创新区的初步构想。他说,港科大(广州)具备与广州市协同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未来产业研发区的独特条件,以及打造环高校科技园驱动区域经济繁荣的核心能力。高标准建设创新区将以打造“湾区硅谷”为目标,以全空间无人体系为核心主题,以全域群智体系创新发展能力建设和应用场景开发为主线,重点建设集“产教+科教”融合创新园、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示范园、数字化未来产业孵化孵育园于一体的创新区。通过培养和集聚国际化创新创业人才,探索数字化人才培养新范式,实现无人体系等未来产业的价值创造,最终形成科学、技术、经济、社会和文化协同发展的国际化创新示范区,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他建议加强空间规划投入。建议充分利用与学校共享一流人才和研究资源的便利条件,在学校周边预留专门的发展用地用于全空间无人体系所需的实验、研发、概念验证等平台建设,以及无人体系产业从上游到下游的全方位转化,构建环绕核心共享资源的产业组团,加速无人体系技术突破与产业化进程。
■采写:新快报记者 陈慕媛 通讯员 吴城华 史伟宗 ■摄影:新快报记者 毕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