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碳”目标引领下,工商银行广州分行勇担使命,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在绿色金融领域深耕细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建设注入了源源不断的金融动力。截至2025年3月末,该行绿色贷款余额突破2870亿元大关,较年初净增265亿元,增速达11.02%,以金融活水浇灌湾区生态建设,成功入选“2024年度广州市绿色金融标杆示范单位”,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绿色金融答卷。
绿色信贷“活水”,浇灌湾区生态建设
近年来,工商银行广州分行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重点支持基础设施绿色升级、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生态环保、节能降碳、环境保护等绿色领域,持续构建多层次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在绿色交通(航运港口)方面,工行广州分行积极对接广州港集团,提供超过100亿元授信额度,截至2025年3月融资余额30余亿元。其中,对广州港南沙四期全自动化码头项目的支持尤为突出。
这个新一代智慧港口,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绿色科技的光芒。全球率先采用北斗导航无人驾驶智能导引车IGV作为港区水平运输设备,取代传统磁钉导航方式,大幅降低工程建设和维护耗材;锂电池变频驱动和定点自动充电的设计理念,每年减少柴油消耗约380万升,减排约1.3万吨二氧化碳,实现零排放和无限续航;单小车自动化岸桥配备能量回馈系统,运营能耗降低11%以上;全港区生产作业系统的智能计划和调度管理,大幅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同时,建成4座高压岸电设施及16座低压岸电设施,码头所有泊位岸电设施覆盖率达100%,今年以来岸电推广使用实现二氧化碳减排700余吨。
在支持绿色项目时,工行广州分行积极引入创新理念,打造了一系列绿色示范标杆。在广州港南沙四期全自动化码头项目中,“海绵城市”概念的应用令人眼前一亮。生活辅建区借助绿色屋顶、透水铺装等海绵设施,有效控制雨洪径流;堆场区域下凹型设计可集水4万立方米,提升纳洪减灾防污能力。此外,建成华南首座处理能力1000立方米/小时的固定式压载水接收装置,采用过滤+紫外线纯物理处理技术,还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及水质在线监测仪,实现污水“零排放”,构建港区生态水循环体系。
在推动港口与自然和谐共生方面,该行同样不遗余力。南沙四期组织开展增殖放流活动3次,放流花鲈、黄鳍鲷、黑鲷、长毛对虾、刀额新对虾等种类共300万尾苗种,让“改善珠江水域生态环境、推动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在南沙湿地公园共建红树林,打造2地共4公顷的广州港湿地共建区,通过艺术赋能的设计手法,打造园艺雕塑、湿地栈道等景观,让绿色艺术为“绿美广东”发展注入新活力。
同时,工行广州分行紧跟上级行关于绿色金融的发展指引,充分把握LPR下调窗口,主动对接,充分挖掘客户业务需求,为该港口企业发放绿色贷款,并成功提升我行重点领域客群融资市场份额。
筑牢风险管控基石,构建长效发展机制
为了确保绿色金融的稳健发展,工行广州分行加强绿色信贷基础管理工作,提升绿色金融精准度。从客户准入到贷后监测各个环节,严格审核绿色分类标识,动态校验数据,确保统计精准率达行业领先水平。同时,依托行内ESG风险管理系统,实时监控客户环保动态,及时掌握客户ESG风险最新情况,并通过检查核验后动态调整绿色分类。
在资源配置上,该行优先保障绿色项目信贷规模,叠加利率优惠及专项考核政策,将绿色金融纳入经营绩效KPI体系,切实发挥FTP优惠政策、绿色金融专项工资费用等绿色金融配套性支持资源的激励作用,引导全行加强绿色低碳转型产业重点领域拓展,深度激发全行拓展动力。同时强化绿色信贷统计工作考核管理,对于绿色贷款统计标识偏离严重、未有效执行ESG风险“一票否决制”、未及时发现客户环保风险并动态调整绿色分类,均视为绿色金融基础管理重大风险事件,纳入信贷基础管理评价。
此外,工行广州分行积极组建绿色金融工作团队,成立广州分行绿色金融委员会,不断强化绿色金融委员会对绿色金融工作的协调推进、统筹指导作用。以绿色金融委员会为中枢,由相关核心专业部室和分行的绿金业务分管负责人和业务骨干组成绿色金融工作团队,充分发挥绿色金融工作前中后和上下联动效能,共同推进分行绿色金融快速、可持续发展。
从珠江之畔的智慧港口到南沙湿地的红树林带,从清洁能源项目落地到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工商银行广州分行正以金融之力描绘着湾区的绿色画卷。未来,该行将持续完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全球可持续发展标杆贡献更多工行智慧。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