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记者涂波报道 公告股东减持届满计划后仅两天,5月21日,青木科技再公告,持股5%以上大股东计划自2025年6月13日至9月12日,拟减持不超过277.6万股,占总股本比例3%。受消息影响,5月22日,青木科技跌超8%,收盘报49.14元/股,最新市值45.47亿元。据同花顺统计,今年以来,该公司已减持市值总额超1.3亿元。
资料显示,公司位于广州市海珠区的青木科技,主要为全球知名品牌提供一站式综合电商服务,2022年3月在创业板上市,发行价为63.10元/股。5月19日,青木科技公告特定股东减持届满,包括公司第二及第七大流通股股东,部分合伙企业以及青木科技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财务总监等。时隔两天,青木科技再公告持有公司8.37%股份的第一大流通股股东孙建龙的减持计划,减持原因系个人资金需求。
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在深交所互动易平台投资者多次就公司减持提问,“公司高管大股东高位减持,连续暴跌有没有稳定公司股价的措施?”“大股东高位减持有钱了,是否考虑回购再贷款?”“多名股东减持,这是否存在内幕消息导致资金提前抢跑呢?”在股吧,也有股民质疑公司发展是否有问题,为何减持不断?
针对减持问题,新快报记者昨日致电青木科技,对方表示,公司股价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市场环境、行业趋势、投资者情绪等。股东减持是自身资金需求,至于回购,公司一直严格遵守信息披露规定。
值得关注的是,5月7日,青木科技股东因违规减持收到广东证监局警示函。经查,公司首发上市前股东王平在减持公司股票时,未按规定提前公告减持计划。王平已购回相应股份并上缴价差。
从业绩来看,青木科技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收2.74亿元,同比增长了21.28%;但公司的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分别仅为1001.59万元和850.61万元,同比下降58.56%和57.61%。这表明,尽管公司在营收方面有所增长,但盈利能力出现了显著下滑。公司自上市以来,累计融资总额为10.52亿元,累计分红总额为1.57亿元,分红融资比为0.15,公司业绩主要依靠股权融资及营销驱动。
被称为“史上最严”减持新规实施即将满一年,分析人士王晨表示,新规力求通过强化预披露、挂钩公司业绩、封堵绕道减持、严惩违规行为四大核心举措,约束大股东短期行为,引导其聚焦公司价值创造,资本市场“重融资、轻回报”的顽疾有望逐步化解,推动A股向“价值市”“长期市”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