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银行理财子公司“试水”浮动费率产品
日期:[2025-07-11]  版次:[A12]   版名:[财眼]   字体:【

从“重规模”转向“重质量”

新快报讯 记者范昊怡报道 在新型浮动费率基金产品陆续亮相市场之后,银行理财产品领域迈出了探索浮动费率机制的新步伐。近日,招银理财率先推出浮动管理费理财产品,其管理费采用分档计提,费率随产品业绩浮动。

招银理财推出的“招智睿远平衡(安盈优选)68期”产品7月8日开售,发行规模20亿元,该产品是一款含权类理财产品,其中权益类资产计划配置比例为0%至40%,风险等级为R3(中风险),封闭期为三年。

该产品的最大亮点在于创新分档费率模式,设置每年0.25%的固定管理费率,显著低于同系列产品0.4%至0.6%的常规管理费率。在此基础上,实行管理费率分档计提,计提管理费率与产品业绩挂钩,与客户利益绑定。比如,如果产品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超过4%,在每年0.25%固定管理费率的基础上,或计提每年不超过0.25%的管理费率,由此每年管理费率不超过0.5%。记者在招商银行App上查询发现,上述产品开售首日即宣告售罄,产品认购热情较高。

此前,理财公司多次掀起“降费潮”,部分产品管理费甚至降至零。业内人士认为,理财公司推出浮动管理费产品,是理财市场强化“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理念的重要举措。以往传统模式里,管理费率固定不变,理财公司管理规模越大,赚得的管理费就越多,这使得不少理财公司把追求规模扩张当成了首要目标。浮动管理费的机制将倒逼理财公司把更多目光聚焦在产品业绩上。市场低迷时,浮动费率模式能为投资者减轻固定费率的压力;产品表现出色时,管理人也能收获更丰厚的报酬,这种利益紧密相连的机制将激励银行理财公司尽可能为投资者创造收益,而非简单的产品规模扩张。

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进一步表示,浮动费率产品更适合权益类、混合类资产,可倒逼理财公司提升投研实力和风控水平,有助于推动理财市场从“重规模”向“重质量”转型。未来,理财公司应加速提升投研能力与主动管理能力,在为投资者提供更好产品的同时获得更多收益。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