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和邮政快递网
日期:[2025-07-22]  版次:[A09]   版名:[关注]   字体:【

设施网络完善、装备技术领先、便捷服务升级——“十四五”交通强国建设交出亮眼答卷

据新华社电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1日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交通运输部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了我国交通强国建设的新成效和新进展。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基本贯通

“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6.2万公里”“公路总里程达到549万公里”“高等级航道通航里程达到1.76万公里”“颁证民航运输机场达263个”……发布会上,交通运输部部长刘伟说,我国交通运输设施网络更加完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加快构建。

刘伟表示,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等已经建成全国领先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西部地区交通“留白”加快填补,东北地区交通网络整体效能持续提升,中部地区大通道大枢纽加快建设,东部地区交通承载力不断增强;农村和边境地区交通通达深度明显提升。“交通运输服务支撑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的作用进一步凸显。”刘伟说。

“十四五”时期,交通运输行业以统筹融合为导向,加快构建以铁路为主干,以公路为基础,水运、民航比较优势充分发挥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

“大通道”加快贯通。我国加快推进出疆入藏、沿江沿海沿边、西部陆海新通道等战略骨干通道建设,“6轴7廊8通道”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已经基本贯通,连接了全国超过80%的县级行政区,服务全国90%左右的经济和人口总量。

“大网络”基本形成。刘伟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国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和邮政快递网。“八纵八横”高铁网已建成投产81.5%,高铁营业里程达4.8万公里;33条国家高速公路主线基本贯通,高速公路里程达19.1万公里;“四纵四横两网”国家高等级航道已经达标70.4%,港口规模能力多年保持世界第一;航空服务覆盖全国92.6%的地级行政单元、91.2%的人口;邮政行业设立营业网点50多万处。

“大枢纽”加快建设。由综合交通枢纽集群、枢纽城市和枢纽港站“三位一体”构成的国家综合交通枢纽系统持续完善;80%的新建客运枢纽平均换乘距离不超过200米;37个城市开展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重点枢纽货物换装次数缩短至1至2次,多式联运1小时换装率超过85%。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谋划建设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加力贯通综合运输大通道,推动存量交通基础设施更新提质增效,更好服务保障国民经济循环和人民群众便捷出行。”刘伟说。

“十四五”期间

我国约有3.5亿人乘坐飞机出行

2024年

动车组旅客发送量32.72亿人次

无人机无人车无人船加快推广应用

北京亦庄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一辆无人驾驶汽车正在道路上平稳完成变道、超车、避障等动作。为这辆汽车提供自动驾驶技术的“萝卜快跑”平台,已在全球15个城市落地,全无人自动驾驶车队已驶入北京、深圳、武汉、重庆等多个城市。

加快建设交通强国,自动驾驶、智能航运、智慧物流蓬勃发展,无人机、无人车、无人船加快推广应用。

国家邮政局局长赵冲久表示,“无人”技术在仓储、运输和派送环节大显身手,通过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了快递服务的效率和服务水平,实现了快递最高日揽收量7.29亿件。“深度对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和国家物流枢纽,积极构建‘枢纽+通道+网络’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国内快递服务时效性、服务质量、性价比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赵冲久说。

聚焦新技术应用、新装备研发、新业态发展,开展系列创新场景应用和核心技术攻坚。“比如,通过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试点,推动20个区域、超过6万公里通道改造升级,通行效率、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效率分别提升20%、30%左右。”刘伟说。

技术不断突破创新,装备不断与时俱进。

“十四五”期间,深中通道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平陆运河、小洋山北集装箱码头等重大工程科技成果竞相涌现;CR450动车组发布,首艘国产大型邮轮正式运营,C919大型客机常态化商业运营;超过4000公里公路完成了智能化升级改造,电子航道图发布里程9950公里,自动化码头在建设规模、作业效率、技术水平上稳居世界前列。

“技术装备更加先进。中国高铁、中国路、中国桥、中国港、中国快递等‘中国名片’更加亮丽。”刘伟说。

快递最高日揽收量

7.29亿件

每天

约有1亿人次乘坐轨道交通高效通勤

1亿人次乘坐公交穿梭街巷

1亿人次乘坐出租车和网约车出行

公众出行从“走得了”向“走得好”转变

万人执火,踏歌而行,近日的四川凉山彝族火把节吸引不少游客。面对新成昆铁路凉山段旅客大幅增长的出行需求,7月18日至24日国铁成都局动态调整运力,加开列车20列,日均开行旅客列车超60列。

“当前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向好,城市间的人员流动和联系更加频繁,人民群众对商务、通勤、旅游和探亲这些方面的出行需求越来越多。”国家铁路局副局长安路生表示,如今铁路出行服务品质更优,高铁成网和公交化的开行让人民出行更快捷,“坐着高铁看中国”已经成为老百姓享受生活的生动写照。

航空服务与旅客出行体验息息相关。“十四五”期间,我国约有3.5亿人乘坐飞机出行,目前航空人口数量已达4.7亿,成为全球航空人口最多的国家。

中国民航局局长宋志勇介绍,“十四五”期间,我国民航大力提升运行效率,航班正常率保持在较好水平;千万级机场航班近机位靠桥率提升至83.8%,上下飞机更加便捷。同时,我国还大力推进智慧化服务,国内旅客自助值机占比超过七成,具备无纸化便捷出行能力的运输机场超过260家,机上WIFI使用越来越广泛,旅客云上生活越来越丰富。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交通运输领域表现最突出的,就是期盼出行有更多选择、有更大便利、有更优品质。

高铁、民航成为快速出行首选。刘伟表示,2024年,动车组旅客发送量32.72亿人次,占铁路旅客发送量的75.9%;民航日均服务200万人次以上,年旅客吞吐量1000万人次以上的机场已经达到40个。

自驾成为跨区域出行主流。刘伟说,平均每天大约有1.3亿人次选择自驾出行,占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的七成以上,全国有约90%的县级行政中心实现30分钟上高速。

通勤出行得到有力保障。刘伟表示,每天约有1亿人次乘坐轨道交通高效通勤,1亿人次乘坐公交穿梭街巷,1亿人次乘坐出租车和网约车“门到门”出行。

“我们始终坚持‘人民交通为人民’,持续优化服务供给,推动公众出行从‘走得了’向‘走得好’转变。”刘伟表示,总的看,我国交通运输综合能力、服务品质、运行效率大幅提升,“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美好愿景正在加快实现。

■本版制图/张汉松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