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的突破,在于可让科学家解放出来
据新华社电 7月26日,中国科学院联合团队研发的“磐石·科学基础大模型”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正式发布。“磐石·科学基础大模型”是采用专业科学知识和数据进行训练、服务于科学任务的智能底座,实现了对多种科学模态数据的深入理解,具备科学文献萃取融合、科学知识表征推理和科学工具编排规划等核心能力。
据悉,“磐石·科学基础大模型”可实现对数据和模型等各类资源的管理,以及对计算仿真等各类工具的调度,深度赋能“假设提出—方案规划—仿真推演—实验验证—规律发现”的科研全流程。基于“磐石·科学基础大模型”,研发团队还开发了“磐石·文献罗盘”和“磐石·工具调度台”两个科学智能体。
为推动“人工智能+科学”协同创新,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还联合四十余家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企业合作伙伴共同启动了“科学基础大模型生态联盟”计划,并积极推动国产算力适配,为构建全球学术共同体贡献中国方案。
与通用模型不同,“磐石”生于创新、用于科学。它依托1.7亿篇论文构建知识地基,在250万条高质量科学推理数据上强化训练,更完成了从高中到硕博课程的“学科特训”。这使其成为能理解科学多模态数据、自主调控思维深度的“AI大脑”。在此基础上构建的科研智能平台,如同科学研究的“操作系统”。
从实验室到星辰大海,人工智能正在重塑科学方法论。“磐石”的突破,在于它超越了日常重复性工作“AI助理”的初级想象,直抵科研范式的内核。它让科学家解放出来,将精力投向更具创造性的假设提出与规律发现。此番中国科学院多个研究所联合国内几十家机构成立“科学基础大模型生态联盟”,凸显了开放生态对科研创新的催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