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今年全省报告本地病例均为轻症
日期:[2025-07-28]  版次:[A02]   版名:[要闻]   字体:【
扫码详看专家解读

广东疾控通报累计报告基孔肯雅热病例数

新快报讯 记者李斯璐 通讯员粤卫信报道 7月27日晚,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局公布“监测信息”,2025年7月20日0时至7月26日24时,广东新增报告2940例基孔肯雅热本地病例,未报告重症和死亡病例。

病例分布在佛山2882例,广州22例,中山18例,东莞、珠海、河源各3例,江门、阳江、肇庆各2例,清远、深圳、湛江各1例。截至7月26日24时,今年全省累计报告4824例基孔肯雅热本地病例,均为轻症,无重症和死亡病例报告。目前,已治愈出院和解除医学观察3224例。

专家提醒,基孔肯雅热预防关键是清积水、灭成蚊、防叮咬。没有积水就没有蚊虫孳生,没有蚊虫就没有基孔肯雅热传播。在此,呼吁广大市民增强防控意识,定期翻盆倒罐、清理积水、清除杂物,从源头上消除蚊虫孳生环境;加强个人和居家防蚊措施,避免蚊虫叮咬;若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疼痛等明显症状,请及时就诊,并主动告知旅居史和蚊虫叮咬史。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翻盆倒罐清积水,应对蚊媒传染病挑战,守护健康家园。

专家解读

基孔肯雅热不会人传人

广东省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传染病防控首席专家康敏指出,基孔肯雅热在人与人之间不直接传播,是通过伊蚊(花斑蚊)传播。

“携带病毒的蚊虫,它们叮人以后,人就被感染了,病毒在人体内又会复制,一般会经过3~7天人就发病了,出现发热、出疹或者关节痛。研究表明,大多数患者在发病当天至发病后7天内具有传染性。这段时间蚊虫叮人以后,蚊虫就被感染,病毒在蚊虫体内繁殖,并到达唾液腺内增殖,经2至10天后,蚊子再叮咬人时,就传播病毒了,这样不断循环。”

伊蚊活跃叮咬高峰是几时?

蚊虫一般都是春季开始有,夏季到秋季比较高峰,近期广州以高温天为主,气温越高伊蚊传播病毒就越活跃吗?

康敏表示,蚊虫一般都是春季开始有,夏季到秋季是比较高峰的。但是蚊虫也不是温度越高就越多。

他解释:“研究表明,不同地域的伊蚊习性有所不同,最适宜的温度一般在25℃-28℃之间。如果气温超过33℃,甚至35℃,实际上蚊虫的密度并不是最高的。由于昼夜温差,晚上往往是比较适合它。伊蚊活跃的叮咬高峰时段是7时至9时和17时至19时,所以这个时间段也是防止蚊虫叮咬的重点时间段,但是其他时间也不能掉以轻心。”

患者可否自行用药吗?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医师林炳亮提醒,当出现发热症状时,建议及时前往发热门诊就诊,由医生进行专业判断后再开具药物。在未排除登革热之前,不建议自行使用布洛芬、阿司匹林等药物,以免因用药不当而加重病情或引发其他不良反应。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