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广西富川设施蔬菜产业集群强势崛起
日期:[2025-07-28]  版次:[A06]   版名:[乡村振兴]   字体:【
■粤桂共建蔬菜大棚。

■蔬菜种植富含“高科技”。

当地农户在采摘蔬菜。

“三化育三优”破困局

2022年以来,粤桂协作工作队广东肇庆四会市驻广西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工作组(以下简称“富川工作组”)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发挥粤桂东西部协作政策优势,以“集约化优化土地流转、科技化优化生产效能、制度化优化收益分配”为核心,投入协作资金8885万元,在富川瑶族自治县葛坡镇、古城镇等多地建成现代设施蔬菜产业园及食用菌产业园,带动全县设施蔬菜大棚总面积突破3000亩。富川现代设施蔬菜粤桂产业园入选2025年广西智慧农业典型案例。

■新快报记者 方轶 通讯员 朱奇俊

集约化优化土地流转激活规模潜能

富川瑶族自治县光热、水资源充足,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反季节蔬菜种植,但传统模式渐显“规模大、效益低”困局。2022年富川开展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创建,富川工作组以此为契机,聚焦当地蔬菜种植传统与群众积极性,以“破土地利用碎片化、攻技术赋能滞后化、解带动收益短期化”为目标,推动现代设施蔬菜产业升级。

富川工作组联合县农业农村局探索“财政资金撬动+连片土地开发”模式,按照项目资金8:2的比例(财政投资占80%,企业投资占20%)投入粤桂东西部协作资金,有效降低企业投资压力,成功吸引多家设施蔬菜龙头企业落户富川,共建“富川瑶族自治县现代化设施蔬菜粤桂产业园”。

2022年以来,累计投入8885万元粤桂东西部协作资金,引进山东中农格瑞农业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寿光晓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河南濮阳天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3家龙头企业,集约456亩土地建成25个设施蔬菜大棚(含1个育苗大棚、1个科普大棚)及1个食用菌栽培基地。

其中,2023年投入1600万元在古城镇高路村集约130亩建5个大棚,投入530万元在葛坡镇马槽村集约25亩建12个大棚;2024年投4255万元在富阳镇朝阳村集约240亩建8个大棚;2025年投2500万元在朝东镇蚌贝村集约61亩建食用菌产业园。

科技化优化技术赋能突破效能瓶颈

在科技赋能方面,富川工作组会同县农业农村局等单位,依托龙头企业构建起坚实的技术支撑体系。山东中农格瑞、山东寿光晓腾农业带来了可视系统、水肥一体化系统、温控系统及物联网系统等整套现代设施蔬菜产业技术;河南濮阳天耕农业为富川打造了集菌种研发、工厂化栽培、冷链保鲜运输及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食用菌技术平台。

在现代化设施蔬菜粤桂产业园内,工作人员借助物联网技术,一部手机就能实现对25个设施蔬菜大棚的“云上管理”。结合智能水肥一体化技术以及自动补光、余热回收等绿色能源技术,精准供给光照和水肥,较传统温室节能30%,单位作物碳足迹降低60%,资源利用率大幅提升。

富阳镇朝阳村的设施蔬菜产业园采用无土栽培技术,避免了土壤重金属污染,循环系统杜绝化肥径流,减少农业面源污染90%以上。产业园配套的国内最先进全自动潮汐物流苗床育苗设备,利用AI智能“蜘蛛抓手”等高端技术育苗,苗成活率达98%,投产后顺利接到30万株茄子苗的培育订单。

制度化优化联农效益,保障收益共享

为保障收益长效共享,富川工作组会同县农业农村局等单位探索出“公司+基地+农户”合作模式,建立起长效联农带农机制。通过项目收益分红、土地租金、带动就近就业及引导租赁经营大棚等方式,为村集体经济和群众带来稳定增收。

自项目建设起,企业按现代设施蔬菜项目投入粤桂东西部协作资金的6%向村集体分红,累计带动178个村集体经济增收870万元;按每亩700元的标准,每年为村民带来土地租金收入27.6万元;项目施工及蔬菜采摘期间,带动超过15000人次就近就业,群众增收合计1425万元。

企业通过提供种苗、种植技术和代销蔬菜等方式,培育“新农人”42名,其中5人向企业租赁60个大棚自主种植经营,累计创收600多万元。

“三化协同”有效破解传统农业困局:集约化整合土地提效率,科技化强抗灾能力破“靠天吃饭”,制度化保集体经济稳定收益,降低“新农人”风险,带动留守劳动力就业。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