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考虑剥离大中华区业务 OATLY要“断臂”求增长?
日期:[2025-07-29]  版次:[A15]   版名:[慧生活]   字体:【
■廖木兴/图

净利润连年亏损,餐饮服务渠道销售额下降

进入中国市场第七年,全球最大的燕麦饮料公司OATLY宣布启动对大中华区业务的战略审查,该审查将考虑一系列选择,包括可能剥离大中华区,以加速增长和实现业务价值最大化。

财报显示,2020年以来,OATLY营收增速呈现下滑趋势,连续五年净利润亏损,OATLY所依赖的餐饮服务渠道销售额下降。作为行业曾经的“启蒙者”,OATLY如今面临本土新势力围剿、供应链成本高企、消费者教育瓶颈等多重挑战。

■新快报记者 陈福香

1

业绩“不理想”,探索独立运营可能性

近日,燕麦奶巨头OATLY宣布,启动对大中华区业务的“战略评估”,旨在探索包括独立运营在内的多种可能性,以加速该区域业务增长并释放更大价值。

有分析称,此次评估被视为OATLY深化本土化战略的关键一步,其结果或将重塑中国植物蛋白饮品市场格局。

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来,OATLY营收增速减缓,且一直处于亏损中。数据显示,2022年OATLY实现营收7.222亿美元,同比增长12.3%;净亏损3.926亿美元,而上年同期净亏损为2.124亿美元。2023年,OATLY实现营收7.833亿美元,同比增长8.5%,调整后EBITDA亏损4.05亿美元。2024年,OATLY实现营收8.237亿美元,同比增长5.2%,调整后EBITDA亏损3532.5万美元。

OATLY此番“断臂”,走的是一步好棋吗?

财报显示,OATLY2025年二季度收入增长3%至约2.08亿美元;毛利率同比增长3.3个百分点至32.5%;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亏损约为5590万美元,比上年同期净亏损3040万美元增加了2550万美元。

再来看大中华区的表现,OATLY二季度大中华区收入减少6.4%至2700万美元,而上年同期为2880万美元。OATLY表示,大中华区分部的下滑主要是由于餐饮服务渠道的销售额下降,因为该业务超过了新客户的初始销售额,但零售渠道的增长部分抵消了这一下降。

另外,综合OATLY全年业绩来看,其在大中华区业绩处于萎缩状态。2024年全年,OATLY大中华区收入为1.15亿美元,同比下滑7.8%,较2023年12%的同比降幅有所收窄。

OATLY首席执行官Jean-Christophe Flatin在业绩会上强调,大中华区业务经过2023年-2024年的重塑后,已变得更精简、更强大,当前是“退后一步思考如何最大化价值”的恰当时机。

对于OATLY剥离大中华区的方式,业界普遍认为其目前已经具备独立运营的条件,大中华区独立出来,OATLY将进一步释放中国市场的增长潜能,巩固其植物蛋白饮品领导地位。

实际上,外资企业独立运营大中华区业务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如在2022年就将大中华区从亚洲大区独立出来的雀巢,目前已经成为与北美、欧洲并列的五大区之一。通过在上海设立全球研发中心,针对中国市场开发定制化产品,让雀巢新品上市周期缩短40%。渠道方面,通过数字化系统进一步覆盖了约2000个县城,帮助雀巢下沉市场销售额占比从15%提升至30%。

2

裁员、关厂,OATLY发展遇阻

今年2月,OATLY宣布停止建设第二家中国工厂,公司还同步喊停了在美国和英国的新工厂建设计划。尽管当时Jean-Christophe Flatin一直在强调OATLY与大中华区关键客户和合作伙伴关系稳定,且仍旧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但这可能意味着OATLY对中国市场的增长已经有所保留。

公开资料显示,2021年11月,OATLY在中国的安徽马鞍山工厂落成,主要承担燕麦奶主线产品的生产任务,该工厂也是其在亚洲布局的第二个工厂。

创立于上世纪90年代的OATLY,初心是为那些有“乳糖不耐受”的人群开发一款可以代替牛奶的奶制品。但是产品被成功研发之后,OATLY却没有在国际市场上引起任何的关注,直到2014年开始才得到改观。

2016年,华润集团与百威英博创始人家族旗下投资公司Verlinvest合资成立了华润维麟健康投资有限公司(双方各持股50%)投资OATLY,为其提供了全球扩张的关键资金支持。

2017年,OATLY进入美国市场,通过高端咖啡店推广产品,利用本地咖啡师的推荐以争取更多消费者的兴趣和信赖。由此入驻美国2500家精品或小型连锁咖啡馆带火燕麦奶。同时,在英国、德国,OATLY也如法炮制,顺利开拓欧洲大陆。

在2018年进入中国初期,OATLY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彼时,OATLY大中华区的“掌舵人”张春透露,在Ole'超市一天只能卖出2-3盒。之后,OATLY也选择了美国从咖啡馆入局的策略,开始进入由华润控股的太平洋咖啡,并进一步与精品咖啡厅合作,到2018年底,OATLY在中国合作的咖啡馆已拓展至上千家。

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瑞典燕麦奶品牌到一家国际大公司,OATLY花了30年的时间。

根据马上赢数据,今年上半年,OATLY在中国燕麦奶市场以62.9%的份额排名第一,份额同比增长超10个百分点。截至2025年1月,OATLY在中国售出的燕麦奶可制作约14亿杯燕麦拿铁。

看似辉煌的业绩,并没有给OATLY带来足够理想的利润。

乳品独立分析师宋亮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欧美市场,特别是美国市场,OALTY的毛利率远高于中国市场,“OATLY大中华区市场现在的体量仍旧只有1亿美元,甚至可以说,中国市场的盈利对OATLY整体的业绩贡献不大。”

不得不说,OATLY在全球范围内的业务扩张遇到了阻力,除了关停工厂,OATLY的员工人数已减少到大约1500人,过去两年减少了500人。

2021年,OATLY在纳斯达克上市。上市时,OALTY的市值达到140亿美元,约千亿元人民币。

经过四年的时间,OATLY的股价已从最高的29美元,跌至15美元左右,市值大幅缩水。

3

燕麦奶健康性受质疑

OATLY餐饮渠道销售额下滑

尽管大众对“燕麦奶”这一名词并不陌生,但很多人却不知道它跟“奶”没有关系,且是“热量高”“口感很差”的饮品。

标榜健康,常常与“健身、减肥”联系在一起,但作为咖啡伴侣,就很好地掩盖了燕麦奶自身难喝的特性。

记者在朴朴超市在售的一款“OATLY麦香味燕麦奶”看到,其配料中含有水、燕麦(8%)、大麦麦芽提取物(大麦、麦芽),还有菜籽油、食用盐、食用香精……有消费者吐槽,这糖油混合物,热量远高于脱脂牛奶,可以说是跟减肥毫无关系。

此前,上海市消保委做过评测,包括OATLY在内的9款燕麦奶。

不少品牌在宣传上强调,相比于牛奶,燕麦奶有更低的脂肪和更多的膳食纤维。但测试发现,近一半的燕麦奶脂肪含量都在3g以上,与牛奶差不多。

有营养专家指出,相比于含糖饮料,燕麦奶确实健康一些,但营养价值不如牛奶、燕麦粥等。若想要追求食物性价比,没有必要追捧燕麦奶。此外,营养方面,蛋白质只有纯牛奶的1/3,价格却是纯牛奶的三倍。多出来的就是膳食纤维。

因此,市场上对燕麦奶的讨论颇多,它常被视作中产阶级的“智商税”。与豆奶相较,燕麦奶强调的膳食纤维并不能完全抵消其在营养和性价比上的不足。

而从行业的角度看,由于燕麦奶这一品类的门槛并不高,国内众多品牌进入这一赛道,与OATLY形成直接竞争。并推出了价格低于OATLY的产品,某些国内品牌的进货价甚至不到OATLY的一半。而这些品牌的产品大多同样专注于餐饮渠道,且消费者几乎无法在口感上分辨出差异。

在天猫旗舰店,OATLY咖啡大师500毫升(4瓶装)价格为35元,这与其初入中国市场比,价格降了近一半,这种主动降价的行为与本土品牌的崛起不无关系。而在该平台,植物蛋白饮料回购榜的前三名品牌分别是菲诺、豆本豆和瑞幸,价格区间在5-10元/250ml,排名第四的OATLY同规格产品定价则为12-15元。

过去,植物蛋白饮料行业经历过快速发展期。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2025-2030年中国植物蛋白饮料行业发展分析及投资战略预测报告》数据显示,2020年行业规模为980亿元,2022年突破1351亿元,2023年达142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9.8%。

但纵观整个行业,植物基饮料市场如今正面临热度下降、增速放缓的发展瓶颈。阿里平台2021年至2023年的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植物基饮料市场整体与上年同期持平,年同比增速仅为2%。

同时,OATLY餐饮渠道销售额下滑也反映出市场培育的长期性。在2025年二季度财报中,OATLY大中华区约62%的收入来自餐饮服务渠道,而去年同期为70%。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