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1692号
●温暖诉求
从住院到跨省手术,坚强的妈妈独力守护1岁肝母细胞瘤女儿。当拿到医生的诊断结果时,卢女士仍然不相信自己的孩子患了癌症——晴晴才1岁,一家人都很健康,从未有人得过癌症,襁褓中的宝宝怎么就会无端被重疾砸中?然而,孩子的病情不允许她沉浸在痛苦中。在治疗的日子里,这位坚强的妈妈带着女儿无数次往返家乡广西、杭州和广州,用坚韧的爱撑起家的屋檐。
萌宝腹腔长出“鸽子蛋”
2023年年底,卢女士第三个孩子晴晴,在家人的期待中降生,看着软萌的小娃,卢女士除了欣喜,亦有担忧。她说,当时孩子的爸爸离家,自己要独力照顾3个孩子,赡养孩子的爷爷奶奶。“等孩子满两岁,她爸爸就会回家。”对丈夫的去向,卢女士似乎有难言之隐。
晴晴出生后的一年,卢女士过得艰难。她一直居家照顾老小,没有收入,直到今年3月,才下定决心只身离开家乡广西玉林,去深圳打工。她期待能靠赚取的工资稳住这个正在经历困难的家。
今年5月的一个晚上,刚下夜班的卢女士接到孩子爷爷奶奶的电话,“今晚帮娃娃(晴晴)洗澡,摸到孩子肚子里有一个大硬块,像长了个‘鸽子蛋’。”老人家想透过视频拍下晴晴鼓起的腹部,但卢女士发现,爷爷奶奶双手颤抖,根本无法稳定镜头。
次日一早,心急如焚的卢女士向生产车间请假,买高铁票直奔老家。回到女儿身边,卢女士发现躺在小床上午睡的晴晴呼吸均匀,看上去并无大碍,但当她的手触摸到孩子腹部的硬块时,惊惧不已。彼时,夜幕即将降临,风尘仆仆的卢女士一刻也不敢耽搁,在县城医院挂到了儿科医生下班前的最后一个号。
医生马上安排检查,结果显示晴晴的腹部有一颗巨大肿瘤占位,疑为恶性的肝母细胞瘤。
“顶梁柱”带娃跨省求医
肝母细胞瘤的治疗方式,无非手术结合化疗,治疗前,一定要综合评估。当地医院并无条件治疗如此复杂的儿童疾病。于是医生建议母女二人尽快到广州的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确认病情,并尽快治疗。
“没想到,晴晴也要跟着妈妈‘闯’广东了。”获悉诊断,卢女士最担心的是失去孩子。“我答应过晴爸,他回来之后,家里一定齐齐整整。无论如何,我都要带孩子出去就医。”
妈妈抱着晴晴,简单收拾了几罐奶粉和孩子的生活用品,又匆忙踏上去广州的高铁。
好不容易到达目标医院,卢女士才知道这里需要预约挂号。幸运的是,在儿童肿瘤科门诊科室前,卢女士遇到热心的老乡,大家虽然萍水相逢,但看到她手足无措地打听,病友纷纷上去帮忙。指引她奔忙半天,办妥了晴晴的入院手续。
根据中肿专家的诊断,晴晴罹患的肝母细胞瘤正处于中期,治愈率有60%甚至更高。只不过,晴晴的肿瘤目前压迫着肝脏的大血管、活性高,无法马上手术。“专家给出的建议是先到内科化疗3-4次,待肿瘤缩小、活性降低后再手术切除。”
成功切除肿瘤却遇新难题
当逐渐揭开疾病的真面目,明确未来治疗方法,卢女士看到了希望。“病友家长的鼓励,也让我升腾起战斗的决心”。
幸运的是,晴晴年幼,对“难受”的感觉不算明显。2个月的化疗带来的不适,转换到孩子身上,体现为食欲不振、昏昏欲睡。卢女士亦寸步不离地安抚孩子,给她最大的安全感。
6月下旬,晴晴有了第一次疗效评估报告。由于对药物敏感,她体内的“鸽子蛋”已经缩小成“小绿豆”。与之相关的肿瘤指标也大幅下降,接近正常值,可达手术指征。
然而,一岁多的孩子要完全切除病灶,手术难度和风险都比较高。卢女士多方打听下,了解到类似病例在杭州的浙江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外科有过很多成功经验。
7月30日上午9:00,在妈妈的陪伴下,晴晴乖乖地进入该院手术室。卢女士双手合十地在手术室外等候,默默为女儿和医生加油,期待着好消息。
时至发稿时间,卢女士给新快报记者发来信息说:“孩子手术很成功,肿瘤基本清除了。推出来时虽然闭着眼睛,但小手紧紧抓住我,不愿放手。”
未来,晴晴的治疗又将迈入新一阶段。“现在最大的困难就是治疗费。我们很快要回广州继续接受未完的化疗,我还没想到去哪里筹集下一笔费用。”但她知道,爷爷奶奶和老家的亲人都在努力帮忙,晴晴一定能等到她的“天晴”。
公益指引
●公益账户:
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天天公益专项基金
●银行账号:
44032601040006253
●开户银行:
中国农业银行广州远洋宾馆支行
注:捐款时请注明“天天公益专项基金”, 如需捐款收据,请在汇款时附注捐款收据回邮地址、联系人姓名及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