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近日,年近七旬的漆艺家、“广州漆器髹饰技艺”非遗传承人程智为把“广漆”在历史长河中的——“黑漆描金”“款彩”典型技艺重现给后学,在传承学习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摸索出多种呈现技法,按照工艺流程制作出步骤样板。
在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程智看来,尽管广东漆艺历史不算长,但清代广州十三行时期的外销漆器中的黑漆描金技艺和款彩技艺却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纹章漆器更是体现了当时的时代特点。
岭南地区目前可知最早的髹漆器物,是战国晚期“朱漆填色”错银青铜罍
漆艺是国内艺术品类中历史最悠久的门类,最早可以追溯到距今八千年的新石器时代跨湖桥遗址出土的漆弓。但岭南地区目前可知最早的髹漆器物,则是肇庆松山墓出土的战国晚期“朱漆填色”错银青铜罍,因而,广东与漆相伴的历史也超过2000年。“朱漆填色”和细线错银艺术手法,是楚器较为流行的装饰工艺。此后,在广州西村秦墓出土的“蕃禺”漆奁的发现,开始表明,最晚在秦代的岭南,漆工业方面已经相当成熟。
程智认为,多方面的历史信息表明,二千年前的岭南就已经有了漆器制作的工坊,他从漆艺的角度观察当时漆器中的“漆奁”认为,在绘制技法方面,“漆奁”并不像马王堆出土的漆器图案那么精细严谨,相较之下显得更为古拙写意。
西汉南越国时期,漆器制造有了喷发式的呈现,通过南越王墓等西汉墓葬出土的漆器可以了解到,当时的漆用具十分丰富,包括有西汉大型木椁、鎏金铜框架漆木屏风、绘漆的铜镜,更有黄金釦器漆件等独特的用品。从类别上划分,秦汉时期的广东漆器,就保留金属胎、木胎两大类。在这个阶段,虽然跟中原大地漆器并无大差异,但在漆器盒上加装黄金釦器的情况,是少有的。
此外,程智通过南越王墓出土的“鎏金铜框架漆木屏风”推测,在西汉时期,广东的漆器制作工坊已经能完成巨型漆器的制作。
该屏风十二面竖幅,均是髹黑漆彩绘极精美的漆画。这是一件规模宏大,结构复杂奇巧,装饰异常华丽的高级屏风,西汉桓宽的《盐铁论·散不足》说:“一屏风就万人之功。”
外销漆器是广东漆艺发展史上
一道闪耀的光彩
真正出现岭南本土特色的髹漆器物,应该是到了晋代,《晋书》提及,在晋代的广东髹漆葵扇已运往京城。但唐、宋、元数百年中,遗存至今的广东漆器则凤毛麟角。有记载的则是始于唐,盛于宋的“丱金涂漆”。指的是在木刻构件完成之后的饰金涂漆,这就是金漆木雕最早引进潮州的记载。及至清代,“广漆”作为贡品受到了朝廷关注。清宫造办处的档案记录中可以看到对“广作”漆器的制作水平和品质的高度评价。清代广州因“一口通商”的规定,使得这里汇聚了大量的外销器物,其中外销漆器可以说是广东漆艺发展史上一道闪耀的光彩,更是广东漆器有别于国内大部分地区漆器的主要地方之一,包括有时事题材的茶业器盒、外销漆扇、广式髹漆家具、纹章漆器等,有着大量体现了中西文化相结合的漆器。
程智向记者介绍,“清代十三行时期的‘广式硬木家具’和‘广钟’中同属漆艺表现技法的螺钿镶嵌工艺,也是值得一书的”。
他认为,黑漆描金技法、款彩技法的应用在明清时最为流行,描金刻绘工艺精致,底胎制作严谨用料讲究,木胎上裱苎麻布,再用青砖粉、桐油、生漆等材料调合成的漆灰层层刮上,更为讲究还用到鹿角骨粉、生漆调制出的漆灰作为底胎材料。为适应当年外销漆器订单数量巨大的特殊性,当年的工匠为赶工期尝试在木胎上裱纸、刮猪血灰料后再髹漆为底胎制作工艺方式。这时期漆器多用在屏风、挂屏、箱匣等处,题材以仿传统国画的山水花鸟、仕女人物为主。
在漆画家们的不断摸索创造中
“款彩”技法得到了新的发展
何为款彩?著名学者王世襄先生在他的《髹饰录解说》中通俗地解释为,“款彩是在漆地上刻凹下去的花纹,里面再填漆色或油色,以及金或银。从实物来看,确实像木刻的印板。款彩一般用黑漆作地,花纹轮廓都保留下来,轮廓以内的漆地则剔去,以备填漆或油。漆或油填入之后,并不与漆地齐平,所以花纹轮廓略为高起。这样,在感觉上,真像是木刻的印板了。”
在现代漆画中,“款彩”技法的运用表现还应从20世纪60年代算起,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有《平型关颂》《黄河颂》等。之后,随着愈来愈多的画家、美院教师、研究所设计人员参与介人到漆艺行业,特别是广州美院的蔡克振先生上世纪60年代赴越南研究学习磨漆画回国,北京中央工艺美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乔十光先生60年代起多次到福州漆艺厂学习漆艺,并分别在广州、北京开办了漆艺专业,发展了许多新的漆艺技法,其中的“款彩”技法也在漆画家们的不断摸索、创造中得到了新的发展。
2003年,程智探索传统工艺中的“款彩技法”,通过阳江漆艺家陈其积先生在阳江当地请师傅定制了一批款彩漆板,并创作了《岁月留痕》组画。程智向记者介绍他的创作思考时说,“以刀代笔,在传承中融入时代新的绘画造型语言及漆艺表现技法,有意留存用刀刻制过程中灰胎刻痕的肌理。”谈到具体技法时他进一步分析,“多用斜刀、圆口刀等,以准确有力的刀法,讲究运刀之时刀的相互穿插和韵味,以求表达对象的内在气质和结构,背景处理上巧妙利用漆板底胎的浅灰底色,有意留下刻刀痕迹(似连似断、错落有致的刻痕组成有节奏的‘灰调’并有意不上色彩),与大块面的黑形成强烈对比,简洁明快、黑白灰的大效果体现出西域汉子纯朴、强悍、勇敢的精神风采。传统‘款彩’技法将画面刻好后都要用平口刀把刻刀留下的刀痕铲除再填彩,而这两幅作品则相反并巧妙利用了这些创作过程中自然留露出的充满刀味的痕迹,刀韵和刀痕使画面显得更厚实更生动很真实形象地反映出那些与大漠风沙抗争了一辈子,饱经风霜后刻画在他们身上的生命年轮印迹。”
经过精心创作,《岁月留痕》作品在2004年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暨名人名作展上获得银奖。
黑漆描金制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