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驻清远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永和镇工作队:探索共赢长效协作新模式 激活振兴新引擎
日期:[2025-08-19]  版次:[A09]   版名:[广清协作]   字体:【
▲驻永和镇工作队到石坪村的桂花水库走访。

驻永和镇工作队队长欧阳光(左二)在惠娅皮具生产车间与工人交流。

驻永和镇工作队队长欧阳光(左二)带队到田间了解水稻种植情况。

■工作队到精爵食品生产基地走访。

▲在精爵食品生产基地,工人搬起一袋包装好的丝苗米。

■惠娅皮具生产车间一片繁忙景象。

编者按

省会带地市,广清起新篇。

2021年7月,广州130名援派干部肩负重托,奔赴清远24个镇,投身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2024年7月,广州新一轮98名援派干部接力前行,推动“百千万工程”在清远走深走实。几年来,广州援派干部,以脚踏实地干事创业的干劲、敢于突破创新的闯劲和持之以恒的韧劲,一茬接着一茬干,与清远当地干部群众共同奏响了一曲和美乡村协奏曲。今年是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五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也是实现“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的关键之年,新快报特推出“广清驻镇帮镇扶村”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牧迪川梭公司已经在永和进行新公司注册,计划近期签约入驻。”继去年推动清远市惠娅皮具有限公司落户永和镇后,广州市花都区驻清远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永和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以下简称“工作队”)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再下一城。

近年来,工作队聚焦产业振兴,结合永和所需与花都所能,强化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探索“花都企业+永和资源”“大湾区市场+连山基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长效协作新模式,激活强镇兴村富民的产业新引擎,扎实推动“百千万工程”结出丰硕成果。

■采写:新快报记者 朱清海 ■图片:新快报记者 王飞

花都企业+永和资源

孵化镇域经济发展新动能

“目前订单已经安排到9月,平均每个月完成2批以上的订单。”走进永和镇花都·连山乡村振兴孵化基地,清远市惠娅皮具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一片繁忙景象,公司有关负责人告诉新快报记者,公司可以为当地带来近300个就业岗位。

源源不断的外贸订单,不仅为当地劳动力带来了大量就业岗位,更转化为镇域经济发展壮大的持久动能。

“产业和产品,是我们持续用力必须抓好的两个重点。”工作队队长欧阳光表示,工作队始终抓住产业这个根本,坚持“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游则游”,在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工作中全力攻坚突破,推动镇村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探索“花都企业+永和资源”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长效协作新模式。

花都·连山乡村振兴孵化基地总投资854.1万元,包括花都捐赠资金100万元以及驻镇帮镇扶村项目资金,于2024年10月建设完成。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根据永和发展所急,工作队充分利用花都所优,大力推动清远市惠娅皮具有限公司落户花都·连山乡村振兴孵化基地,并以落地即开工的速度投入生产,同时申请了花都帮扶资金100万元,以村集体名义入股,支持企业购置相关设备,旨在持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随着清远市惠娅皮具有限公司释放出旺盛的用工需求,为永和镇乃至全县劳动力提供了更多就近就地就业选择,特别是带动了大批农村留守妇女灵活就业,吸引了越来越多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

“就业一人,增收一户,幸福一家。”欧阳光表示,为满足企业生产和产业发展所需,工作队正想方设法开通连山及周边地区群众就业直通车,把更多优质就业岗位送到群众“家门口”,不断拓宽农村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就业增收的渠道。

大湾区市场+连山基地

打造强村富民产业新名片

乘势而进,工作队将目光投向永和镇的乡村,坚持以问题导向切入、以目标导向发力、以结果导向落脚,针对农村闲置低效资源,把花都更多优质企业请进来、留下来,有效激发释放乡村发展的活力潜能。

桂花水库位于永和镇桂联村委会石坪村,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具防洪和养殖等综合效益的小型水库,几近闲置,未能充分实现效益最大化。

如何盘活桂花水库等资源,把乡村发展的短板变成产业振兴的潜力板?欧阳光发动朋友圈力量,邀请广东牧笛川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到永和镇实地考察,努力推动其在农业科技研发、养殖模式创新等方面的成果在永和镇落地转化,为产业升级和农村增收注入新的动力。

“我们不但要把企业引进来,还要支持企业联农带农、授人以渔。”欧阳光表示,工作队积极引入广东牧笛川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目的,是希望企业能够全面发挥联农带农作用,由企业提供鱼苗与技术,统一收购并销售,带动更多农户参与,共同探索“大湾区市场+连山基地”创新发展路径。

在工作队协助下,广东牧笛川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已在永和镇注册了新公司,计划于今年8月底正式签约入驻,未来将探索“龙头+”发展模式,通过龙头示范引领,培育乡村合作伙伴,共同做大做强水产养殖产业,打造成为强村富民的特色产业新名片。

从资源挖掘到企业导入,从成果转化到市场对接,工作队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持续推动花都区的技术、资金等关键要素不断流向永和镇,增强永和镇、村发展内生动力,加快实现输血式帮扶向造血式发展转变。

以购代帮+订单农业

加快优质农产品出山入湾

“工作队不但带我们走出去,在农产品销售方面也有很大帮助。”在清远市金爵食品有限公司生产基地,公司负责人龙昌英有感而发,农产品种出来容易、卖出去难,唯有卖出去、卖得多、卖得好,才能带动更多农户参与,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连山作为全国唯一的壮族瑶族自治县,全县总面积1265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85.78%,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广东省生态发展区,又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

如何推动生态优势不断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立足永和镇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工作队在花都区和组团帮扶单位大力支持下,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不遗余力推动永和丝苗米等特色农产品出山入湾,以消费帮扶助力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

“去年,我们发动后方单位和社会力量参与消费帮扶,帮助企业销售大米500多万元,推动优质农产品走出大山,走向大湾区。”欧阳光告诉新快报记者,在工作队牵线搭桥下,今年7月17日,广州市宝达贵州土特产商城与清远市金爵食品有限公司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并举行了20吨丝苗米首发仪式。

与此同时,随着花都区梯面镇山苍子产业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永和镇的山苍子将在花都区落地生根,结出两地深化协作的又一成果。

8月11日,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副县长、广清指挥部驻连山工作队队长吴远茂率队,与驻永和镇工作队一同前往花都企业走访,通过搭建合作桥梁,聚力推动连山农业特色产业发展。

在广东宝隆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吴远茂和欧阳光详细介绍了连山及永和镇农业特色产品的相关情况,努力推动企业以订单农业的方式与当地合作,争取企业订单来提高当地农民的收入。

让欧阳光更期待的是,结合该公司作为第十五届全运会餐饮供应商的身份,让连山的优质特色农产品借助全运会的平台走向更广阔的市场,“打响连山优质特色农产品的品牌。”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