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著名雕塑家梁明诚:《大刀进行曲》雕塑承载着勇气和力量
日期:[2025-08-31]  版次:[A05]   版名:[收藏周刊]   字体:【
■《大刀进行曲》,潘鹤、梁明诚,1975年


人物介绍 梁明诚 1939年生,著名雕塑家,曾任广州美术学院院长。

■中国人民银行将陆续发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币。图为“30克圆形银质纪念币”。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全国武装的弟兄们

抗战的一天来到了

……

现年86岁的著名雕塑家、广州美术学院原院长梁明诚先生回忆起这首歌曲时,眼中依然闪烁着特殊的光芒,歌词从他口中唱出来时依然铿锵有力,如同他曾与著名雕塑家潘鹤先生合作的《大刀进行曲》雕塑那般慷慨激昂。

《大刀进行曲》以抗日战争为题材,记录和反映全民抗日的历史。作品选取了最为典型的中年农民形象拿着大刀作为雕塑的主体,雕塑涵盖指挥员、农民、小战士、妇女等六个不同社会身份的人,他们有的拿着枪冲锋,有的拿着手榴弹或地雷往前冲,体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奋起抗战的伟大精神。

《大刀进行曲》当时人人都会唱

1945年9月,日本投降的消息传遍中华大地,梁明诚还清楚记得抗战胜利那一刻的狂欢:“晚上整个城市的市民和中小学生都拿着一个火把冲出门,庆祝抗战胜利。”当时的他是六岁,但制作火把的过程细节他还历历在目,“把竹筒锯断,倒进火水,然后塞进布条,点着,就拿着走。”

那晚的欢乐他记忆犹新,但此前的侵略者暴行,他也不曾忘记,还是五岁的梁明诚被母亲背在背上,穿梭在硝烟弥漫的逃难路上。在韶关南雄的乡间小道上,年幼的梁明诚目睹了日军的诸多暴行,这些记忆如同刀刻般留在了他的心灵深处。

“我对这段历史印象非常深刻。”说到这,梁明诚声音变得低沉,那些画面似乎仍在眼前。

“1970年,受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委托,我们创作了系列有关革命题材的雕塑作品,其中反映抗战时期的,我们马上就想到了以《大刀进行曲》为题创作。”说到这里,梁明诚还即兴唱了一段,耄耋之年的他唱起这首歌时仍然中气十足,“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全国武装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当时我和潘鹤老师还有一群学生组成的团队,人人都会唱这首歌,所以主题马上就定下来了。”

悲愤心情融入雕塑创作

梁明诚告诉记者,当时的《大刀进行曲》雕塑作品,最高处的八路军拿着驳壳枪,充当指挥员的角色,下方是拿大刀的老农民、准备偷袭的突击队员、小战士、武工队队员和捧着地雷上前线的妇女。这个构图展现了抗战中各种力量的汇聚,“这些形象都是我亲眼见过的,我把幼年逃难时的内心感受,那种愤恨的心情都融入到了这里面。”

原来,《大刀进行曲》雕塑有两个版本,一个是1970年版,已被毁,另一个是1975年版。

“从1975年到1976年,整个雕塑创作历时一年,光起稿就花了几个月的时间,是一个较大型的雕塑群像,但这不是一个场景雕塑,而是把当时抗战的状态高度概括出来的一座记录和反映全民抗战历史的雕塑形象。”梁明诚回忆说,这一次,他们做出了关键性改变——将原版本中八路军手中的驳壳枪换成了大刀,进一步强化“大刀进行曲”的气势。

“做第二版的时候,我觉得八路军应该和老农民一起上前打仗,而不只是在指挥。”梁明诚解释道。这个改变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思考:抗战的胜利不是靠某个英雄取得的,而是军民同心、共同抵抗外敌的结果。

拿着刀的老农民一直没有换,《大刀进行曲》雕塑作品原本指的是老农民手上的大刀。但让军民同拿大刀更加突出了主题,气势更加磅礴。创作这类革命历史题材作品,梁明诚认为最关键的是“要表达出你想表达出来的思想和精神”,同时考察必须细致。《大刀进行曲》雕塑中每个人物的服饰都经历了详细考证。梁明诚和团队翻阅了大量历史资料,确保每个细节都经得起推敲。更重要的是,他们对这些形象“都很有感觉,记忆深刻”。“这种印象非常重要。我们把脑海中对他们的印象准确表达出来,所以才能创作出如此具有气势的雕塑。”

曾经在展览时,有人提议将作品改名,但梁明诚和潘鹤坚持使用《大刀进行曲》。“我们认为《大刀进行曲》更有精神,更符合我们想在这座雕塑上表现的‘抗敌精神’。”

《大刀进行曲》雕塑不仅仅是一件艺术品,更是一种精神的载体。它承载着中华民族在危难时刻所爆发出的勇气和力量。

今天,当我们站在雕塑前,仿佛还能听到那句“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的怒吼,能感受到那个时代人们的悲愤与豪情。那个拿大刀的老农民,可能是我们每个人的祖辈;那些准备冲锋的战士,可能是我们家族记忆中的某个亲人。

潘鹤与梁明诚用雕塑凝固了这段历史,让后人在和平年代依然能够触摸到那个时代的温度,感受到那种精神的力量。

“30克圆形银质纪念币”采用了《大刀进行曲》雕塑作为主题图案

2015年,《大刀进行曲》被选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纪念章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纪念邮票小型张的主要图案。邮币研究学者张勇认为,“小型张主图雕塑与长城、红绸、和平鸽的并置,形成历史与和平的对话。”他介绍,早在1995年,雕塑《大刀进行曲》就受到重视,从而成为各级邮票公司制作抗战胜利五十周年纪念邮品上的重要素材。

2025年9月3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将陆续发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币。其中,“30克圆形银质纪念币”同样采用了《大刀进行曲》雕塑作为主题图案。张勇认为,“从雕塑的创作背景及其符号化表达,到多次入选纪念抗战胜利的邮品设计,其艺术形象既是对历史的凝练再现,亦成为民族精神传承的视觉载体。”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实习生 张芃昕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