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动潮流——习之堂藏学术出版文献特展”日前在中山大学锡昌堂举办。展览特别遴选了商务、中华、三联、人民、上古、齐鲁等出版名社之手稿文献若干,试图从学术出版视角展现近代中国思想文化之演进历程。展品中,既有出版社发文档案、审稿意见,又有校样手稿、名家通信,既富重要历史价值,又有特殊学术意义。
百余年来,商务之《四部丛刊》《万有文库》《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中华之《中华教科书》《二十四史》《中国古典名著译注丛书》,三联之《生活周刊》《读书》《文化:中国与世界》等书籍,不知给民众带来多少精神滋养,涤荡多少思想春风!世纪出版,塑造了一个百年文化中国,此诚“激动潮流”之大功!
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周春健介绍,出版是一种重要的文化学术行为,它不仅大大加速了知识的传播,也是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学术出版往往促进着新思想的诞生与传播,从这一意义上讲,出版又是一种“启蒙”。中国第一家现代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在创建之初,便把“昌明教育,开启民智”奉为自己的文化使命。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面对近代中国的风云激荡,商务印书馆原总经理王云五先生曾提出自己的出版观:“不必追逐潮流,而当激动潮流。”所谓“激动”,非指追逐、跟随,而指创造、引领;所谓“潮流”,非指死水、微澜,而指源泉、巨响;所谓“激动潮流”,实指学术思想之先声。
1932年1月,日军专意轰炸位于上海的商务印书馆,意在焚毁典籍,斩断文脉。“坚强的商务人高呼‘为国难而牺牲,为文化而奋斗’,其坚卓精神令人景仰。”周春健介绍。(梁志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