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中国诗词之城”文化名片
新快报讯 见习记者程羽报道 8月30日下午,在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广东文学馆五楼一隅,百余位诗人和诗歌爱好者手捧诗集汇聚一堂,沉浸在诗歌带来的意境和感动中,见证第十六、十七届“诗歌与人·国际诗歌奖”的颁奖时刻。
第十七届获奖者、北马其顿诗人尼古拉·马兹洛夫动情致辞,向中国及全世界诗人朋友表达感谢。第十六届获奖者、印度裔英国诗人巴努·卡皮尔通过视频发表感言。现场诗意盎然,诗人们以朗诵、音乐、舞蹈、戏剧等多种形式,运用中文、英文、西班牙语、粤语等不同语言演绎诗作。
“诗歌与人·国际诗歌奖”由《诗歌与人》主编黄礼孩于2005年发起,是目前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国际诗歌奖项之一。黄礼孩表示,创办该奖是希望“搭建一个与世界诗歌对话的窗口,既以世界眼光看中国,也以中国眼光对话世界,促进中外诗人之间的深度交流”。他坦言,遴选获奖诗人并非易事,奖项更关注那些歌颂爱、勇气、良知与希望,具备探索精神,并契合朴素价值观的诗人。
2025年4月,广州被中国诗歌学会授予“中国诗词之城”称号,这也是国内首个获授的城市。黄礼孩十分肯定广州的诗歌文化氛围。“有文本、有诗人,方才称作‘诗歌之城’——广州正是这样,有非常多诗人在写作、在记录与表达。”
关女士是第一次参加此类活动,她惊喜地表示,没想到诗歌可以有那么多的表达形式,现场嘉宾的朗诵和舞蹈最令她印象深刻,“嘉宾们的朗诵一下子就把我带入诗歌的意境,而舞蹈演员们的肢体语言虽然我不能完全看懂,却能感受到他们表达的情感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