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前,观众可到岭南画派纪念馆欣赏专题展
近日,“浩气长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文艺专题展”在岭南画派纪念馆开幕,展期至11月30日。作为全省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主要活动之一,展览由广东省文联、广州美术学院、星海音乐学院主办,集中展出了广东文艺界的珍贵原作与文献,共计作品686件、文献741件,充分彰显了文艺在民族危亡时刻的强大精神力量。
■采写:新快报记者 黄闻禹 ■摄影:新快报记者 观显锋
9月5日,新快报记者走进专题展,从一件件展品与原作中,感受中国文艺工作者为抗战做出的贡献。在展厅门口,映入眼帘的是由雕塑家梁明诚、潘鹤联合创作的经典雕塑《大刀进行曲》,站在雕塑前,仿佛依稀能听到那句“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的怒吼。
音乐家冼星海、陈洪写就的《黄河大合唱》《冲锋号》;画家高剑父、关山月创作的《东战场的烈焰》《三灶岛外所见》;摄影家沙飞、石少华拍下的《八路军战斗在古长城》《埋地雷》……走进展厅,艺术作品、巨幅海报、新媒体屏幕等多种展陈内容交织设置,观众可以从中回溯这段烽火岁月,感受中国人民在抗日御侮中体现的精神力量,从伟大抗战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本次展览通过“舞台烽烟:戏剧与电影专题”“战歌回响:音乐专题”“以笔作枪:文学与出版专题”“丹青刻史:美术专题”“烽火留真:摄影专题”五个板块,以文艺工作者“艺术救国”的代表性创作诠释抗战胜利主题,汇聚大量原作与历史文献,通过沉浸式展陈与多媒体互动,让观众直观感受文艺工作者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大考中,如何奏响文艺抗战的激昂乐章。
此外,星海音乐学院团队为该展览创作了音乐活态作品《和平的沉思》和《黄河颂》,其创作灵感来自于抗战时期的版画、音乐等艺术作品,以当代舞蹈形态和音乐语言表现民族抗争精神,对战争的反思、对和平的期盼。
广州美术学院党委书记、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林蓝表示,艺术是历史的见证,也是精神的传承。80年前,广东文艺工作者以粤剧的高亢、木刻的锋芒、镜头的定格,将个体命运与民族存亡紧紧相连。今天,这些泛黄的档案、斑驳的照片和永不褪色的名字,让我们真切体会到,文艺创作唯有与祖国同呼吸、与人民共命运,才能获得穿越时空的永恒力量。
广东省文联主席、岭南画派纪念馆馆长李劲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本次展览包含文学、音乐、美术、电影、戏剧、摄影等多个作品与展品,从不同的视角与感官记录了抗战历史,这不仅仅是对抗战历史的回顾与铭记,更全方位展现了中国文艺工作者,尤其是广东文艺工作者,用文艺作品记录中国人民在反抗外敌侵略、争取民族解放斗争中所做出的卓越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