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杨之光诞辰95周年纪念展开幕
日期:[2025-09-06]  版次:[A05]   版名:[本地]   字体:【
■嘉宾们在欣赏杨之光作品。

200余件作品与文献串联生命轨迹

新快报讯 记者李佳文报道 9月4日,永恒之光——杨之光诞辰95周年纪念展在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以200余件画作、速写、书法与文献,串联起这位人民艺术家、教育家的生命轨迹。展览将持续至11月22日。

我国当代著名的国画家和美术教育家杨之光早年在上海师从书法家李健学习书法篆刻,后师从高剑父学习中国画。1950年他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从零开始,从头学起”,接受西方美术造型基础训练,并得到徐悲鸿、蒋兆和等名师的指导。1953年毕业后长期从事美术创作和教学工作,历任广州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画系主任、副院长。

此次展览系统梳理了杨之光先生从20世纪40年代至晚年的艺术轨迹,时间跨度超七十年。以“启蒙之光”“时代之光”“多元之光”“美育之光”四大单元,勾勒出他如何以笔墨为炬,照亮时代、滋养后学的壮阔人生。展品类型极为丰富,除核心的国画作品外,还包括速写、水彩、书法、木刻、剪纸等,为观众构建起一幅立体的大师艺术成长图景。

展览现场,《一辈子第一回(初稿)》《浴日图(第一稿)》《贴心人知心话(小稿)》《不灭的明灯(小稿)》《九八英雄颂》等美术史经典作品重磅集结。首次与公众见面的《勇者的游戏(斗牛)》,时隔多年再度展出的大尺幅巨作《卡门》《恩师徐悲鸿》等引来观众纷纷拍照留念。展览更全面呈现了杨之光在花鸟、风景、舞蹈等创作领域的卓越成就。

“我们今天在这里回望先生的艺术和人生,我想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艺术家的光芒,更是20世纪中国美术从传统走向现代,从个体走向大众,从审美走向育人的壮丽历程。”广州美术学院党委书记、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林蓝在开幕式致辞时表示,杨之光先生始终秉持着艺术来自人民应回到人民中去的公益情怀,在晚年时他毅然将毕生创作的1200幅作品无偿捐献给国家,以实际行动践行了艺术家社会责任的无私和赤诚。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