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少年画笔绘蓝图 科技创想迎全运
日期:[2025-09-29]  版次:[A03]   版名:[城事]   字体:【
■9月27日下午,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中小学生科普科幻艺术作品颁奖活动在广东科学中心举行,图为颁奖嘉宾与部分获奖者合影。

■获得杰出作品奖的林晓城介绍自己的参赛作品灵感及创作过程。

■学生家长拍摄获奖作品留念。

■获得杰出作品奖的汤元梓展示自己的作品。

■活动现场,受邀嘉宾参观作品专题展览并展开讨论。

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中小学生科普科幻艺术作品颁奖活动在穗举行

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中小学生科普科幻艺术作品征集活动颁奖活动9月27日下午在广东科学中心举行,60余名获奖选手现场领奖。与往届相比,本届活动规模持续扩大,投稿数量再创新高,港澳地区的参与人数显著提升。2025年正值广东科学中心开馆17周年,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即将在粤港澳三地联合举办,优秀获奖者与艺术家还在现场共同为由许钦松艺术基金会特别设计的运动主题科学中心吉祥物叻科立牌绘画上色。

活动规模再创新高 全运主题特色鲜明

据悉,本届活动主题为“一起科学 一齐喝彩”,紧扣即将到来的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将体育与科技相融合,为大湾区科技与体育事业的融合发展注入了蓬勃的青春活力。活动吸引了来自广州、深圳、珠海、香港、澳门等湾区各地青少年的广泛参与,其中来自港澳的参与人数较上届有明显增长。参赛作品充满奇思妙想,不仅展现出湾区少年卓越的艺术才华,更寄托了他们对科技强国、体育强国的无限憧憬。

活动自今年3月启动以来,得到了粤港澳三地科技场馆、学校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响应。活动共征集到参赛作品超过3300幅,较上一届增长超过10%。参与人数与作品质量均创历史新高。经过专家评委的严格遴选,最终120幅“优秀作品”入展,其中30幅作品获评“杰出作品”,10幅作品获评“网络人气作品”。

广东科学中心副主任周震寰表示,在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即将在粤港澳三地联合举办的重要节点,大湾区青少年一起用画笔擘画科技与体育融合的未来图景,这不仅是对体育精神的深刻理解,更是新时代青少年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素养的体现。

据介绍,本届活动由广东科学中心、广东省宋庆龄基金会等单位联合主办;粤港澳大湾区科技馆联盟、广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少儿艺术委员会、广州科普联盟共同协办。

科技体育完美融合 奇思妙想闪耀湾区

本次活动的参赛作品紧扣科普科幻及体育运动主题,充分展现了青少年对未来体育科技的奇思妙想。《太空马拉松》描绘了宇航员在星际轨道进行长跑的情景,《智能教练》展现了AI为运动员提供个性化指导,《全息竞技场》则构想了虚拟现实技术在未来赛场的应用。

本次大赛评委、广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主席钟瑞军表示,参赛作品用天马行空的思维给评委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作品不仅体现了他们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对未来科学的探索和想象,更体现出他们对未来的人文、社会环境的思考。这些优秀的作品是参赛选手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的完美结合。

来自佛山暨大港澳子弟学校的汤元梓凭借《AI星际运动会》获得了杰出作品奖,他告诉新快报记者,自己4岁就开始学画画,一直坚持到现在。他畅想了一个融合科技与体育的未来世界,观众乘坐飞行观众台在AI机器人的辅助下以最佳视角观看体育赛事。“在我看来,未来人类和人工智能应该是伙伴而不是竞争对手,这种合作精神是我们面对未来需要的态度。”

同样荣获杰出作品奖的李淇则认为自己在参观展览的过程中收获满满:“我觉得这些作品都很精美,配色和谐,所以看起来非常舒服!”她向记者分享了观展时看到的优秀作品:“有一幅应该是版画,看起来就像用橡皮章刻了之后印上去的一样,是完全不同的绘画方式,看上去很好玩,所以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为本次活动的特邀嘉宾,广东省宋庆龄基金会秘书长肖彬在致辞中表示,这些充满奇思妙想的作品不仅展现了湾区青少年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出色的创造力,更让她深切感受到了青少年身上蕴含的创新潜力和探索精神,令人倍感欣喜和振奋。

现场互动精彩纷呈 冠军风采点燃激情

在活动现场,世界跳绳冠军高嘉桁、黄荣标领衔的广州花都“光速少年”表演队献上了精彩表演。快如闪电的步伐与眼花缭乱的绳索技艺,完美诠释了体育运动的力与美,赢得了全场热烈掌声。

据了解,今年恰逢广东科学中心开馆17周年。作为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的“世界最大科技馆”,广东科学中心一直致力于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推动科学普及与教育发展。为此,活动现场还特别设置了主题创作环节,现场准备了17个由许钦松艺术基金会以科学中心吉祥物叻科为原型特别设计的运动主题立牌。获奖的小画家们在艺术家指导下,挥动五彩斑斓的画笔,共同描绘对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的美好憧憬与未来科技的多彩图景。

颁奖仪式结束后,获奖选手与特邀嘉宾共同参观了获奖作品专题展览。获得杰出作品奖的林晓城向嘉宾们介绍了自己的作品《智体竞界》:“我看到有很多讨论机械仿生的技术,所以就把人、机械和体育结合起来。我觉得有机械辅助的话,运动员在训练、比赛的时候都能得到机器的帮助,不仅能减轻他们的负担,也能取得更好的成绩。他还在作品中畅想了未来体育场的发展变化:未来的体育场智能跑道能够实时监测运动数据,全息屏可以运用技术手段,同步显示赛事项目、运动成绩和排名甚至运动员的各项生理指标和药物检测结果。

据悉,本次活动的获奖作品将制作成专题展览,在粤港澳大湾区科技馆联盟成员场馆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展出。主办方表示,将继续以此类活动为平台,激发青少年对科技和体育的热爱,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世界级体育湾区培养优秀后备人才。

■总策划:林波 ■统筹:洪波 幸维坚 徐颖昭 ■执行:黄晓霞 胡修源 潘璟璐 卢彦文 金晶 彭娟 实习生 王景熙 ■采写:新快报记者 梁潇静 ■图片:主办方供图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