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力健卖饺子,吃完能健步如飞?”主营老人鞋的足力健最近转型有机食品引发市场热议。足力健曾年销40亿,“专业老人鞋,认准足力健”的洗脑广告盛极一时。如今,老人鞋业务陷入困境,截至2024年底,公司仍背负约7亿元债务。
值得关注的是,广阔的银发经济市场极具吸引力,但依赖代工生产的轻资产模式品控风险极高,消费者从“足力健=老人鞋”到“足力健=健康食品”的认知转变也需要时间。在业界看来,足力健的转型自救突围之路,更像是一场高风险的豪赌。
1
寄望用4.9元的水饺和3.9元的馄饨绑定老年人
前腿肉猪肉大葱水饺4.9元/袋,鸡汤猪肉馄饨3.9元/袋,三根糯玉米价格仅为4.9元……看起来是普通的商品促销,但当你知道这是主营老人鞋的足力健直播间卖的有机食品,很多人还是大吃一惊。
9月28日清晨,记者点开直播平台,足力健的直播间已经热闹起来了,主播花了很长时间推荐9.9元一盒的鸡蛋15枚。主播强调,算下来一枚鸡蛋只要6毛多钱,质量比很多大超市都好。同时,在团购页面,前腿肉猪肉大葱水饺300克、韭菜无抗鸡蛋水饺(单袋装)只要0.01元,鸡汤猪肉馄饨90克仅售0.01元。
直播页面显示,直播产品不发快递,线下有37家门店可以取货。而在购物页面,多款产品标价0.01元。
在线下门店,产品清晰地划分为有机食品、健康食品、低GI食品、零食专区和礼品专区五大类,涵盖了零食、米面粮油、饮料、礼品等多个品类,其主打的“有机”“低GI”“药食同源”等卖点也均是精准戳中了老年消费群体的需求。
资料显示,2023年,足力健开始布局有机食品;2024年5月,足力健在郑州开出第一家有机食品实体店。截至2025年夏季,有机食品门店数量已突破30家,会员超8万人,门店集中分布在河南郑州。
这一阶段性成果,也让足力健在新业务拓展上有了持续努力的决心。
而引起消费者关注的,是足力健上新的前腿肉猪肉大葱水饺和鸡汤猪肉馄饨两款冻品。“足力健牌水饺,第一反应还是在心理上难以接受,毕竟这个品牌跟老人鞋已经深度绑定。”王阿姨是足力健的忠实粉丝,但对于足力健卖水饺这事,她觉得暂时不能接受。
“足力健做有机食品,接下来会有100个大单品出来。首先把店开在有流量的地方,五年后,这个店大概能积累4万-5万会员,一年轻松有150万-200万销量。”足力健创始人张京康认为,大单品驱动流量,创业的底层逻辑就是要打造大单品。
从逻辑上看,足力健在有机食品上的发展就是“制造爆品”:冷柜、会员制、直播、代工、上新、回头客……
其实,足力健早就试过转型,它尝试以“星力健”为品牌把食品线拆出去,但因为品牌认知弱、没有记忆点,星力健门店表现平平。于是他们又调头回来,把食品线直接打上“足力健”的标签。
但直接用“足力健”品牌卖食品,也同样存在风险。
有业内人士认为,从“专业老人鞋”切换到“有机食品”,截然不同的品类标签,或会瓦解原有品牌的价值。尤其有机食品的核心卖点是“安全与健康”,对品牌信任度要求较高,足力健这几年的负面信息可能成为消费者的选择障碍。
显然,从脚底走到饭桌,从卖鞋到卖饺子,足力健这次跨界,更像是一个老品牌在主业增长停滞、行业内卷加剧的当下,试图打开一个新出口。
2
老年鞋大王从年销40亿到负债7亿
公开资料显示,足力健有机食品成立于今年5月,线上通过抖音旗舰店直播、团购等方式进行销售。
值得注意的是,足力健的有机产品均采用代工生产,合作方包括慷达食品、泰山亚细亚食品等,这种轻资产模式为的是轻装上阵、快速奔跑。
但质疑也随之而来:如此低价,品控如何保障?计划2025年底开到150家,明年开到600家的快速扩张计划是否会重蹈覆辙?母公司的债务危机会不会拖垮新业务?
毕竟足力健还背负着巨额债务。天眼查数据显示,足力健关联企业——睢县足力健鞋业有限公司,已涉及近百起司法案件,总涉案金额超8亿元,被执行金额达1.1亿元。
这几年,张京康一直在还债。他曾公开透露,公司每年收入的70%-80%都拿去还债,仅2023年一年,就还了1.8亿元。截至2024年,公司还有约7亿元的债务。与此同时,张京康本人也身陷至少60起诉讼,多次收到限制消费令,并因欠税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在这种背景下,有机食品对足力健而言,不仅仅是“第二曲线”的探索,更近乎一场解决生存问题的豪赌。
时间回溯到2014年,足力健曾有的高光时刻。彼时,张京康与青岛双星合作推出“六超老人鞋”,以“超轻便、防滑、护踝”的核心卖点,直击老年人穿鞋痛点,首年便售出50万双。2015年,足力健品牌正式独立运营。凭借“重金投广告+明星代言”的组合策略——签约演员张凯丽为代言人,在央视投放高频次广告,品牌认知度呈几何级提升。
曾几何时,足力健是当之无愧的行业龙头,作为最早涉足老人鞋的足力健,营收一度达到了40亿元,全国门店数量约5000家。
然而,在疯狂扩张之后,产品品控、虚假宣传、资金链等问题接踵而来。
2019年,足力健老人鞋由于耐磨性不达标和强度不合格等多项问题被相关市场监督管理局责令整改,逐渐开始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质疑足力健的专业性,黑猫投诉平台上有关足力健的投诉量多达数百条。
此外,大手笔扩张让足力健库存压力攀升,同时也占用了大量现金。2020年初新冠疫情暴发,其线下门店大面积停业,营收从40亿元骤降至18亿元,大批门店倒闭,原本紧绷的资金链彻底断裂,债务危机全面爆发。
足力健官网显示,目前门店已萎缩至3000家左右,且仅做供应链和品牌To B业务,门店主要为经销商或加盟商开设。曾经叱咤老人鞋市场的足力健,如今已千疮百孔。
更为严峻的挑战是,随着国内外品牌的涌入,老人鞋市场竞争越发的激烈。除了足力健、舒悦等专营老人鞋的品牌外,奥康、斯凯奇、骆驼、红蜻蜓等知名品牌也纷纷发力老人鞋赛道,以更高的性价比和更广泛的市场覆盖,不断蚕食足力健原有的市场份额。
3
低价+会员模式能否抢夺银发经济市场
面对困境,足力健选择以跨界突围,“有机食品”瞄准了当前老年健康食品市场的巨大缺口与痛点,这一选择也是基于对银发经济市场的深度研判。
对于外界所言的“足力健跨界”,张京康并不认同,“战略是什么,战略就是‘战’。我们早在2019年就有规划,鞋、服、食、用业务是同时在进行的,我们是单品牌多品类的经营,不存在所谓跨界和转型问题。”
诚然,银发经济广阔的市场是足力健押注的底气。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3.1亿,占总人口22%。联合国已将中国划入“深度老龄化社会”。
从理论上讲,围绕老人群体展开的各类产品与服务,确实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等机构于2024年12月发布的《银发经济蓝皮书:中国银发经济发展报告(2024)》显示,目前中国银发经济规模在7万亿元左右,约占GDP的6%。
因此,在主业困境下,足力健将目光投向食品零售,尤其是与品牌“健康、老年群体”定位相契合的有机食品。与普通食品门店不同,足力健食品门店采取会员制。虽然对外宣称的是10元就能成为会员,实际设了至少两档门槛,即充值300元、600元,即可享受远低于市场价的商品折扣。据内部数据,仅300元档会员就为公司带来超2400万元的预收现金流。
按照足力健的扩张目标,到2026年底,河南省内开店规模达1000家,单店年收入1000万元。这意味着仅河南一省,明年就要实现100亿元的年营收——超过其鞋类业务巅峰期全国收入的两倍以上,而这风险不亚于它曾经在鞋业市场上走过的老路。
此外,足力健目前所售有机食品绝大多数来自代工厂。张京康表示,产品多样性决定了必须代工,未来会考虑自建供应链或并购代工厂,但至少在5年后。
因此,代工模式也带来了品控风险,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健康安全,对于一个品牌价值高达135.45亿元(2023年数据)的企业来说,这种风险不可谓不大。更何况,足力健主打的“有机”概念,需要从源头到终端的全程质量控制,产品的溯源体系急需完善。
另外,低价引流品是其主要获客手段。但会员制低价、促销、促加盟,看似熟悉的打法,实则未脱离低价同质化竞争。
“如果简单以年龄划分的方式做产品,完全不符合现在的老年人市场。”从事保健品行业20多年的王庚(化名)告诉记者,现在的老年人已经不再是“过年送保健品”的思维了,他们会刷短视频、玩智能手机,也能拍视频、健身,他们不是简单的“被服务对象”,而是“勇于自我表达”的群体。
王庚直言:“足力健老人鞋吃到了老年人的福利,如果陷入做老人鞋的营销套路里,恐怕很难成功。”
■新快报记者 陈福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