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1522米深海底 燃冰点“源火” 十五运会火种在广州完成采集
日期:[2025-10-10]  版次:[A03]   版名:[十五运来啦]   字体:【
■10月9日,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火种采集仪式在广州南沙举行。 新快报记者 观显锋/摄

■采火少女在引燃手中的采火棒。 新快报记者 郭思杰/摄

“海马”号深海遥控潜水器下潜

采集渗漏点溢出的可燃冰及伴生气

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传到海底引燃气体

工作人员从采火装置里取出火种

将“源火”转移至“源火”盒 ■新华社发

十五运会开幕式倒计时一个月

10月9日上午,广州南沙的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科考码头人头攒动,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和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火种采集仪式在这里举行。

在现场诸多嘉宾的见证下,来自南海1522米深处的“源火”点燃了全运圣火,这也为11月9日开幕的十五运会吹响了筹办工作最后冲刺阶段的号角。如今,粤港澳三地蓄势待发,期待在一个月后为全国观众奉献来自大湾区的华彩乐章。

■新快报记者 高京

“源火”来自可燃冰+太阳能

一个月前在海马冷泉区采集

据记者了解,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的“源火”,来自1522米的南海深处。

早在去年11月17日,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科考码头,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正式入列,让中国成为全球第三个能自主设计建造大洋钻探船的国家。

今年9月,沿着“海上丝绸之路”的足迹,作为“梦想”号大洋钻探船配套保障船的“海洋地质二号”,带着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源火”采集的光荣任务,驶向祖国南海。

据悉,位于中国南海北部海域的海马冷泉区,就是此次任务的目的地。今年9月18日14时26分,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牵头自主研发的“海马”号深海遥控潜水器(ROV)下潜至1522米的海底,抵达冷泉渗漏点。

科研人员远程精准操控机械臂持采集舱,采集渗漏点溢出的可燃冰及伴生气。沉睡的可燃冰在降压作用下被“唤醒”,分解产生的甲烷气体成为“源火”气源。16时48分,船上的光伏发电装置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传输到海底,在1522米的深海成功将这股来自地球“蓝色血脉”中的气体引燃。

“源火”采集成功后,科研人员通过“海马”号在海底采集点位放置“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源火’采集点”永久基点定位标,纪念这次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源火”采集行动。

全运圣火被引入四盏火种灯

火炬将在港澳广深四城传递

此次火种采集活动包含“源火”采集与“圣火”点燃两大环节。

在昨天现场,采火技术团队代表手捧“源火”盒走上舞台。随后火种护卫队将“源火”盒安放至“源火”台,点燃火种盆环节开始。采火少女在“源火”台引燃手中的采火棒,国家体育总局、中国残联、广东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共同登台,接过采火棒。伴随着全场注视的目光,他们一起点燃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火种盆,寓意粤港澳三地携手共进、同心筑梦。

金色火焰升腾,全场掌声雷动。

熊熊燃烧的全运圣火被引入四盏火种灯,十五运会广东赛区执委会、残特奥会广东赛区执委会、香港赛区筹委会和澳门赛区组委会代表分别受领火种。

据悉,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火种采集完成后,将分别奔赴港澳广深四座城市,并将于11月在香港、澳门、广州、深圳举行火炬传递。

这一次,“源火”与“圣火”交相辉映,永远拼搏的体育精神、敢于探索的科学精神,与可持续发展理念正以最炽热的方式水火交融。

据介绍,这次火种采集实现了全球大型综合运动会历史上的突破,即首次利用深海遥控潜水器集成搭载“可燃冰原位采集分解及引燃装置”,在超深水海底远程精准引燃可燃冰获取“源火”,并以超高清设备记录展示采集过程。这些创新,既是我国深海科技实力的集中体现,也是“简约、安全、精彩”办赛要求的生动诠释,深刻传递了奥林匹克精神、科技协同创新、湾区融合发展的时代主题。

揭秘

突破10余项“卡脖子”技术 自主研制采火特种装置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方法所副所长陈宗恒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本次全运会一大特点是粤港澳三地举办,三地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依山面海。去年,经过和广州赛区执委会的讨论,产生了在深海采集“源火”的想法。

“深海的压力是非常大的,深海层面一个小手指指甲上,大概就有一吨的压力。另外低温、黑暗、腐蚀的环境也给我们带来了困难。为了实现深海采集,我们联合诸多单位组成了攻关技术团队,逐步去研究攻克难题。”陈宗恒说。

广州赛区执委会大型活动部副部长麦文辉介绍说,“科研团队集智攻关,突破10余项‘卡脖子’技术,历经上万个零件加工组装,完成超百次实验室模拟与两次目标海域海上全流程试验,成功自主研制‘可燃冰海底合成分解与水下引燃设备’,即在海马冷泉区采集甲烷气体,原位合成固态可燃冰,并通过特种装置实现超深水海底点火,获取‘源火’。”

相关

《气势如虹》 十五运会会歌发布

10月9日,十五运会会歌《气势如虹》及MV正式发布。歌曲由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深圳大学金钟音乐研究院院长何沐阳作词作曲,MV由歌手、演员王一博及粤港澳三地青年歌手共同演绎。

据悉,《气势如虹》的创作立足全运会首次由粤港澳三地承办这一背景,紧扣“体育精神与时代精神融合”的主题。在艺术表达上,《气势如虹》独具匠心。副歌部分连续四次、短促有力的“冲冲冲”极具冲击力,精准传递了体育竞技中不服输、向前冲的拼搏精神。

词曲作者何沐阳表示,希望这首节奏明快的歌曲,能从“大抒情”“大叙事”的传统语境中破局,将焦点从“慢抒情”转向“快运动”,让体育音乐从“赛事背景音”变为“运动催化剂”,直抵运动核心,使“享受运动”成为可听可感的体验。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