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清远连南瑶族自治县三排镇南岗村的云上梯田迎来了一年中最动人的时刻。层层叠叠的梯田里,金灿灿的稻穗压弯了禾秆,空气中弥漫着沁人心脾的稻香。村民唐京口攥着沉甸甸的稻穗,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不远处,村干部与村民一同挥舞着镰刀,欢声笑语在群山之间回荡——这是三排镇以“百千万工程”为抓手,在驻镇帮扶工作队支持下,在“九山半水半分田”的高寒山区书写乡村振兴答卷的生动缩影。
■采写:新快报记者 方轶 通讯员 陆景
“完善基建+生态种植”唤醒土地
“守好粮食安全底线,就得让撂荒地‘活’过来!”近年来,三排镇牢牢把握“百千万工程”机遇,大力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地,将南岗村千年瑶寨云上梯田项目作为激活土地活力、带动群众增收的核心抓手,让沉睡的撂荒地焕发新的生机。
为确保梯田项目顺利推进,在乡村振兴帮扶资金的支持下,南岗村首先从完善基础设施入手,在梯田区域新建机耕路710米,解决了农机“进不去、转不开”的难题;加固田基416米,有效防止水土流失,保障农田灌溉;修建护栏520米,既保护了游客安全,也让梯田景观更具层次感。一系列基础设施的完善,为梯田复耕复种打下了坚实基础。
“我们种的丝苗米,用的是山泉水灌溉,施的是农家肥,全程不打农药,长得好、品质高,煮出来的米饭又香又软。”参与田间管理的相对困难群众唐大叔自豪地说。口感上乘,还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南岗村的丝苗米成了市场上的“香饽饽”。
壮大村集体经济是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重要任务。项目推进过程中,南岗村始终坚持“群众利益优先”,将带动村民增收、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核心目标。在广州驻三排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下称“工作队”)的紧密配合下,项目优先流转监测户的土地,并聘请监测户参与田间管理、稻谷种植、收割等工作,累计带动25名群众实现就近就业创业,人均月增收可达2000元以上。“以前在家门口找不到活干,只能出去打工,现在好了,在梯田里干活,既能照顾家里老人孩子,每个月还有稳定收入,日子越来越好了!”正在收割稻谷的村民李阿姨笑着说。
“以购代帮+农旅融合”带富村民
“光种得好还不够,关键要卖得好。”为打通丝苗米的销售渠道,工作队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牵线搭桥,动员组团帮扶单位以“以购代帮”的形式助力农产品销售。广州环投集团、广州市人社局、广州市审计局、广检集团等帮扶单位纷纷响应,发挥工会优势,定向采购南岗村丝苗米作为职工福利、慰问物资,仅今年就累计采购丝苗米近2万斤,有效解决了村民的销售难题,让“好米”卖出了“好价钱”。
如今的南岗村云上梯田,早已不只是“粮仓”,更成了瑶寨景区的“新名片”。复耕后的梯田,层层叠叠、黄绿相间,与千年瑶寨的吊脚楼、云雾缭绕的群山相映成趣,成了游客争相打卡的网红景点。为让更多人感受梯田的魅力,村里决定将梯田免费对游客观光、拍照开放,游客们可以沿着田埂漫步,近距离欣赏稻浪翻滚的美景,体验农耕文化的乐趣。今年国庆假期,共有5000多人次走进南岗村梯田,游客的到来不仅带火了当地的乡村旅游,也让瑶寨的特色农产品、手工艺品有了更广阔的销路,形成了“农业+旅游”的融合发展新模式。
“以前谁能想到,这些荒了十几年的地,现在既能种出好米,还能吸引这么多游客!”南岗村党总支书记唐春明感慨道。
从撂荒地到“粮仓”“景区”“金山银山”,南岗村的蜕变,是三排镇与工作队携手践行“百千万工程”的生动实践,也是粤北山区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三排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紧抓乡村振兴发展机遇,在工作队的倾力协助下,继续深耕特色农业,在提升丝苗米品质、扩大种植规模的同时,进一步挖掘梯田的旅游价值,打造集“农耕体验、观光打卡、农产品销售”于一体的乡村振兴示范项目,让云上梯田不仅能产出“生态米”,更能孕育“幸福果”,让乡村振兴的新篇章在粤北群山中持续书写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