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自得堂藏杨之光作品集》正式发布
日期:[2025-10-19]  版次:[A08]   版名:[收藏周刊]   字体:【
■《自得堂藏杨之光作品集》新书发布会。

所收录作品均经本人鉴证备案

日前,由广东杨之光艺术教育基金会主办、广州艺术品行业商会协办的《自得堂藏杨之光作品集》新书发布会在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举行。《自得堂藏杨之光作品集》所收录的近六十幅作品全部是自得堂十多年来所收藏的藏品,并由自得堂主人冯玮瑜精心编纂和撰写每一幅作品的《赏析》,图文并茂。

杨之光夫人、著名画家鸥洋盛赞这部《自得堂藏杨之光作品集》,不仅为新中国艺术史提供重要注脚,更将杨之光那份永不止息的创新精神,化作照耀后学的长明之灯。

杨之光长女、广东省杨之光艺术教育基金会理事长杨红也介绍这部《自得堂藏杨之光作品集》说:“书中的所有作品均经过鉴证备案,他本人也参与其中,确保每一幅都是真迹。”

自得堂乃是著名的艺术品收藏机构,多年来不断丰富完善其收藏体系,其收藏类别涵盖中国古陶瓷、中国书画、石湾陶塑、当代艺术等,并通过不同主题展览将藏品呈现于公众面前。与此同时,自得堂还致力推动学术界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并以文字和图像等方式系统地整理了大量资料,编著及出版相关书籍。

中山大学艺术学院高年资教授杨小彦认为,“如果没有收藏家,艺术的发展几乎是不可想象的。综观人类艺术发展的漫长历程,我们总是在杰出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背后窥见到众多藏家的神秘身影。关键是,一般的艺术史和审美史教育强调的是风格传承与趣味创新,进而证明非功利性的审美态度的重要意义。这固然没有问题,但其中却缺失了很重要的一环,简单来说是艺术经济史,落实到具体的人与事,可称之为艺术收藏史。对于艺术史来说,收藏的历史无论如何都是极其重要的。我想,如果有更多藏家能像自得堂的冯玮瑜女士那样,热爱艺术,收藏作品,艺术的繁荣自不在话下。”

冯玮瑜在发布会上分享了她与杨之光老师作品的深厚渊源。她讲述起她对杨之光画作的喜爱,以及多年来不断收藏和研究杨之光作品的心路历程。冯玮瑜表示,杨之光老师的艺术成就不仅体现在技法上的创新,更在于他对社会、对人民的深刻关怀和艺术表达。“无论从中国画史还是新中国的美术史,杨之光都是不可忽略的存在,毫无疑问,他是中国绘画史上占有一席之位的重要画家,他的艺术成就,必会名垂丹青。”

杨之光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美术教育家和国画家,他以“借鉴古洋寻我法,平生最忌食残羹”为艺术信念,借鉴西方绘画的光影明暗技法融入到中国人物画的造型中,开拓了一种全新的中国画人物肖像及舞蹈人物速写技法,走出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其作品既有西方绘画写实性的造型风格,又不乏中国画写意性的笔墨特征,并能够准确抓住描绘对象的特征,达到传神写照的目的,展现出特定时代的精神风貌,为当代中国人物画的创新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梁志钦)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