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先向内求,专注自我成长
本期来信的主人公是一位面临着情感烦恼的大二男生,信中他分享了与初中相识的女孩从友情到爱情的心路历程,并坦言自己似乎一直很难成熟地处理好恋人的情绪和感受,例如一起前往沙滩游玩,在找不到彼此的时候,不会主动把自己的位置告诉对方等等。自己在亲密关系中的“幼稚病”,引发了分手的危机。面对情感瓶颈,他选择来信求助:如何让自己在亲密关系中学会成长,并让对方相信自己足够可靠?华南师范大学心晴热线负责人袁杰在回信中揭示“不成熟的爱”本质——以自我需求为中心的依赖,并开出“向内求,与自我和解”的疗愈药方,强调接纳自身不完美,给自我成长的空间。
来信
袁老师,
您好!
我是一名大二男生,在感情上似乎进入了瓶颈,遇到了新的成长挑战,希望向您咨询请教。
最近,我和我的伴侣产生了矛盾。到分手这天,我们的关系只维系了45天。
在恋爱之前,我们已经认识了很久,从小学四五年级至今快10年了。我们住在同一个小区,小学时又是隔壁班,上学放学路上总能碰面。我们都担任副班长、早操领操员、课前一诵撰写员,都负责撰写课堂考勤簿,成绩都名列前茅,相同的经历使我们成了好友。更重要的是,我们都比周围同学的思维更早熟,能谈有点深度的话题。她说自己在班上没什么人缘,但我知道她是个外冷内热的女孩。渐渐地,我们一起做科学小实验、一起踢球,也去过各自的家,QQ列表上标为“特别关心”。在小升初考试中,我们如愿进入了全区最好的初中,还进了同一个班。
进入初中后,我们依然成绩不错;在同一个班,见面的机会更多了。初二时(2019年冬)遇到疫情,又经历了近半年的线上学习。我们线上的交流也更频繁了,互相监督打卡、交流学习,也会一起去小区对面的公园散步轧马路。
然而,初中阶段正是青春期的一个重要阶段。这时候,我敏感和脆弱的心态也在放大,尤其体现在数理化、英语、体育这些不擅长的科目上,越来越焦虑。我内心的挣扎,以及与外部环境的冲突也越来越激烈。
相约重返校园后一起去跑步锻炼的我,因为焦虑放了她的鸽子;面对投入更甚但不见起色的科目,我陷入越发焦虑的恶性循环;分班后,我们班又聚集了名列前茅的各路同学,我在这样的氛围里更加焦虑。在中考越发临近时,高中学考、八省适应性联考、端午假期冲掉了很多课,以至于初三后期几乎只剩周日单休。这样紧凑的作息,和我原本排得满满当当的周末补习班“撞车”了,几乎没有“停下来”休息的余地,我也愈加局促不安。
由于被学习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来,我的焦虑被放大,在潜意识里我已经意识到自己存在抑郁、躯体化的表现,以至于我逐渐忽略了她的感受。体育中考前她扭伤了脚,她也多次试图向我伸出援手和安抚;可我似乎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没能给她提供足够的情绪价值,甚至有意无意地做出伤害这段感情的举动。
值得庆幸的是,她的关切和陪伴支持我扛过了中考大关,之后我们还一起爬过山。然而,先前的焦虑阴影还未消散,加之我种种不尽如人意的表现,最后这段情谊还是在初三毕业的暑假中断了。
之后一段时间,我自然很消沉,不甘、懊悔和矛盾还在心里打转。以至于高一第二学期选科分班之后,我才逐渐进入学习状态。
进入高中后,仿佛是命运的安排,我和她又被分到了隔壁班,部分老师有重合。虽然没有太多交集,但是在走廊过道上偶尔也会碰面。第二学期选科分班,我没能进入文科重点班,她顺利进入理科实验班。直到高三前,我们都没有太多交流,只有几次接触。转变发生在高三中后期,大约在2024年春节,我们重新建立了联系,又成了朋友。之后在校期间,偶尔凑巧在饭堂碰面时会一起吃饭,也有几次在操场散心聊天。高考时我们都没有发挥出最好的水平,但我失手更多。进入大学后,我们还保持线上联系,假期回家时也有几次线下的联系。
大学生,或许对恋爱这件事可以比以往投入更多关注了。对我来说,不光是出于以往的交情,更出于她自身的“好”,我很早便对她产生了好感。但基于主客观各种原因,我止步于徘徊试探。
后来,我们都给您写了信咨询。再后来,也就是现在,在我们得到您的有效建议后,我们最终在八月底确定了恋爱关系。
之后,我们一直在线上保持联系。或许因为我是INFJ、她是INTJ,双方都比较有见地,因此对一些事情偶尔存在争议。我会有意无意地说起那些自己敏感的事情,但说的时候又没那么放得开,让她感到莫名其妙;有时我本来是出于关切,但由于表述问题又显得说教了。因此,一两周我们就会出现一次争执。
最直接的问题,大概还是出在国庆假期的线下见面。假期里,我去了她的大学。然而,或许是因为我的焦虑型依恋,在线下相处过程中,我对她一个无心的疏离表现感到有点不愉快。但是出于一贯“自我感觉意义上的尊重”,第二天当我们前往沙滩游玩互相找不到对方时,怀着希望给她一个合适舒服的距离,所以我没有主动去问她她在哪儿。后来她告知了我她的位置,我才前去找她。第三天下午本来要一同去看音乐剧,我在她的学校里吃早餐,刚好等她。只是在等候时,我渐渐发觉她似乎没有来吃早餐的意愿,便想到正好让她多休息一会儿,我就提出自己先去。也是这样一个举动,将矛盾推到极点,引起了她的不解与不适。她在感到心累时,把原本计划第四天上午跟我一起坐高铁回家的票改签到了当天下午,连音乐剧也没看完便委屈而去。
在这几天的经历中,我时时都在反思自己的行为,并为自己的情绪化表现而道歉。后来,我们也复盘说起彼此的感受。但正是这次不愉快,消耗了她的情绪,此后一周她少了先前的分享欲,没有再说什么。出于对她的了解,我大概揣测到她已经进入了给这段关系的走向定性、称重、审视的冷静期和考察期。我想这时候不应当再有适得其反的举动,但具体该怎么做,在心里也犯嘀咕。后来,怀着希望能一同解决问题的想法,我给她发了长长的复盘文字。但正如所料,这些文字似乎更成了促使她希望离开的负担。
后来,我们语音聊了近四个半小时,但她还是决定不想谈了。她说她在这段感情里支持了我很多,但我仿佛还是过去的那个自己,还没有足够成熟,也没有提出能解决当下彼此都失落不适的切实办法。我所能提出的,比如让自己更好,这样的说法更像空中楼阁,让她看不到希望。在她最后决定删除联系方式之前,她说,“我早该清楚的,朋友都当不下去的人,怎么能过得了一辈子啊。”
回顾以往的成长,以及与她相处的经历,平心而论,我想我也是有进步的。我坚强地度过了那些年的坎坷来到今天;为了给伴侣更舒心的体验,从《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到《如何去爱》《少有人走的路》,我在理论中逐渐学习;以往好些跨不过的心理障碍,例如跑步,今天我也在好好坚持;当确认关系后,我也在心里谋划起了把她好好安置、纳入将来的蓝图;我仿佛也有处处为她着想;我也在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我现在写信咨询,至少比从前更好了。
她向来是很有主见很成熟的,经她点拨,我想至少目前的我还不够成熟,还无法解决好一些问题。
面对这份感情,我想和她好好相处下去。我希望能让她感到舒坦而非沉重,是值得信赖和期许的。那么,我该怎么做呢?
谢谢老师!
回信
亲爱的同学,你好!
非常感谢你的信任,在你失恋时再次来信向我求助。此时你心里应该很不好受,我能理解你的感受。
更重要的是,我也能理解你在这段短暂的恋爱中的行为逻辑。由于是初恋,而且初恋的对象还是发小,内心尚有创伤的你对你们的爱情充满了理想化的期待。于是,你渴望她满足你对理想爱情的强烈想象。你的想象强烈到她“一个无心的疏离表现”就让你感到不愉快。而且,你还把这个不愉快记在了内心的“小本本”上,使你在第二天彼此找不到对方时不主动找她,第三天吃早餐没等到她时就抛下她提前出发去看约好的音乐剧。
你的确不成熟,按《爱的艺术》的说法,你处于“不成熟的爱”的阶段,你渴望的是被爱。你的剧本是,“我爱你,是因为我需要你,我需要你来爱我。”当她一个无心的疏离表现,你“被爱”的渴望和想象没有被满足,于是你就一次又一次地收回了爱的付出。当你收回了你的爱,你就失去了去找她的关心和等她的耐心。此刻,你的表现的确不值得信赖。
怎么办呢?不要继续纠缠她,回头向内求,先爱自己,跟自己谈一场恋爱。接纳当前的自己,允许自己一步步成长;毕竟“再不堪,那也是我呀。”
祝接纳不完美的自己,接纳不完美的他人!
袁杰老师
2025年10月19日
■策划:林 波
■统筹:新快报记者 王 娟
■采写:新快报记者 陈钰涵
主办单位:广东新快报社
协办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心晴热线团队
广东省青少年心理健康志愿服务总队
承办单位:新快报教育研究院
来信参与方式:
1 点击以下链接:
https://act.xkb.com.cn/s/F6IR2NOr
2 邮箱:
xkjy202208@163.com
3 扫码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