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梁世雄做事认真为人非常好 对学生言传身教以行动影响他们
日期:[2025-10-26]  版次:[A05]   版名:[收藏周刊]   字体:【


■梁世雄 《抽纱》

■《梁世雄全集》

■梁世雄 巍巍昆仑 1984年 中国美术馆藏

“他走了非常可惜”,广州美院教授陈金章叹言:

10月22日,著名画家、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梁世雄逝世。

作为新中国美术学院培养出来的第一批学生,梁世雄先生把毕生所学,都贡献到了美术教育事业中,他是新中国教育体系自主培养的第一批教师,也是新中国华南地区高等美术教育的建构者之一。

与其共事多年、同为广州美术学院教授的著名画家陈金章通过新快报收藏周刊追忆悼念梁世雄:“我和梁世雄同志共事几十年,他这个人做事非常认真,为人非常好,学生有做错事的情况,他都会认真教育。所以,学生对他都非常好,他走了非常可惜。”

既是学习者,也是实践者

他是新中国美术教育中极好的案例

1949年9月,梁世雄考入广东省立艺术专科学校美术系,受到丁衍庸教导。1953年中南美术专科学校成立,梁世雄前往武汉,在中南美专攻读绘画系。1956年毕业留校任教。1986至1993年,梁世雄任广州美院中国画系主任。他一直在广州美术学院,是一个标准、纯正的“学院派”范例。在70余年的艺术历程中,梁世雄一直工作生活在广州美术学院。作为新中国美术教育培养出来的一代大家,他在创作和教学上齐头并进,几十年一以贯之,成为岭南画学现代转型期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与著名画家陈金章一同培养了陈永锵、张治安、刘书民、周彦生、陈新华、万小宁、苏百钧、李劲堃、朱永成、方楚乔等中国画领域的一批代表人物。

陈金章追忆悼念梁世雄时说:“我和梁世雄同志共事几十年,他这个人做事非常认真,为人非常好,学生有做错事的情况,他都会认真教育。所以,学生对他印象非常好,他走了非常可惜。”

1985年,梁世雄力倡广州美院中国画系建书法专业,他曾说,“再不抓紧搞书法教育,是要落后了,我就跟陈金章商量,要成立书法专业。”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苏百钧回忆自己作为学生从梁世雄那里受到的教诲,这成为自己在美术道路上的宝贵指引。梁世雄对书法的重视是他教育理念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梁世雄的指导,苏百钧对书法理论做了全方位的研究解读,这对他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可以说,梁世雄的书法体现了他堂堂正正的大格局、大气象,他接地气,把现实生活的美变成艺术的美。梁世雄在日常生活中认真治学,低调处事,言传身教,用自己的行为影响着学生们。

广东省文联主席李劲堃也曾说,“梁世雄老师很可能是新国画教育以及学院式教育培养出来的第一代老师,他既是学习者,也是实践者,他算是新中国美术教育中极好的一个案例。”

他的艺术呈现突破性的新貌

让岭南画派得到了与时俱进的提升

作为岭南画派代表性画家,梁世雄师承岭南画派大师关山月、黎雄才,将岭南画派重视写生、深入生活的艺术理念,融入到他一辈子的创作中。他始终记得关山月先生曾说过的“不动就没画”,即不走进生活就无法获得打动人心的绘画素材;也始终记得黎雄才先生到井冈山采风,在风雨大作中岿然不动继续写生的情景。

著名美术史论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薛永年认为,他继承了岭南画派的优良传统,关注现实,贴近生活,融古铸今,中西结合,与时俱进。梁世雄先生的主要成就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教育,二是山水画创作。“原来我只是偶尔看过他个别作品,后来因为给《梁世雄全集》作序,看了全部作品之后,我还是非常受感动,了不起,画了那么多好画,而且把山水画向前推进了。”

美术理论家李人毅曾评价称,“梁世雄画胡杨与众不同,一是篇幅大,二是笔墨语言强悍,三是画面经营凸显意境、展现了精神内涵,成为同类题材的扛鼎之作,也使他的艺术呈现突破性的新貌,更让岭南画派得到了与时俱进的提升,更向世人展示了一个文脉根深画派的悠远内涵和鲜明的外在显像。”

手稿捐给广美助力教学

作品捐给美术馆博物馆

近年来,捐赠一词似乎跟著名画家梁世雄紧紧地“捆绑”了在一起。2019年,梁世雄向中国美术馆捐赠各时期代表作20件(套),2021年,他将自己的20件(套)精品力作捐献给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以永久收藏,2023年,向中国国家博物馆捐赠259件套779件作品及藏品……

梁世雄曾对新快报记者说:“广州美术学院的优良传统就是‘深入生活、反映时代’。为了更好地保存这些难忘的记忆,我决定将自己早年一批速写手稿和作品捐赠给学校,这是我个人的心愿,也是我夫人和孩子的心愿。”他表示,“是党和国家培养了我,我应该将自己为人民而创作的艺术捐献给国家。”

梁世雄夫人容璞老师曾说,“我的先生梁世雄19岁入党,是一位有着73年党龄的老党员。他深爱着自己的国家,深爱着自己的人民。他一生努力创作,虽然在1993年身患绝症,但他却以坚强的毅力战胜了病魔,创作了许多巨幅作品,如象征着顽强生命力的胡杨树等等。我俩今年都已年过九十,我们共同见证了祖国从积贫积弱一步步走向繁荣富强。我们从内心为祖国的伟大复兴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时任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的王春法就曾评价称,“在梁世雄先生的作品中,我们既能看到他本人艺术风格的善变,又能感受到时代演进的步伐,充满了传统的文化精神和现代的艺术表现形式,将个人情怀与家国兴盛维系在一起,是时代担当与个人情感交融的生动缩影。”

2023年,《梁世雄全集》正式出版。全面反映了1950年以来梁世雄老师艺术经历的完整历程,里面收录了4000张图,通过梳理让读者对梁世雄老师几十年的人生有了更为系统完整和更准确的认知。《梁世雄全集》的出版,开了当代画家出版全集的先河,并获第三十二届“金牛杯”优秀美术图书金奖。

人物介绍

梁世雄

(1933年3月—2025年10月),著名画家。历任广州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岭南画派研究室主任,原中国画系主任。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早年就读于广东省立艺术专科学校,1953年毕业于华南文艺学院美术系,同年再入中南美术专科学校(即广州美术学院前身)深造。多年来师从当代中国画大师关山月、黎雄才教授。1956年毕业后留校任教,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和中国画创作活动。擅长中国山水画。在艺术上注重继承民族绘画之优秀传统,博采众长,努力探索中国山水画之时代精神,刻意求新。作品较多表现青藏高原、南国水乡以及黄山、三峡、峨眉等名山大川的壮丽景色。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艺术顾问(排名不分先后)

陈金章 梁世雄 刘斯奋 许钦松 梁 江 陈永锵 方楚雄 林淑然

张绍城 卢延光 周国城 李鹏程 许鸿飞 刘思东 卢德平 叶其嘉

■统筹:李世云 ■采编:梁志钦 管瑜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