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地联动,四城同传,生动展示大湾区建设成就和图景
11月2日,十五运会火炬“绽放”在广州、深圳、香港和澳门四个城市同时传递。在全运会历史上首次实现“三地联动、四城同传”,全景式呈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湾区实践。当天下午,十五运会火炬在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举行融火仪式。四城代表手持火炬,共同点燃火种盆。伴随着四路火种融为一体,粤港澳大湾区首次联合承办的全运会火炬传递活动圆满收官,这也为11月9日的开幕式主火炬点燃奠定庄重序幕。
广州
千年城脉与时代新潮激情相拥
本次十五运会火炬传递广州站的线路全长11.6公里,这不仅是一次火炬的物理移动,更是一场精心编排的、穿越广州历史根脉与未来图景的沉浸式叙事。
从1987年六运会的激昂呐喊,到2001年九运会的宏大宣言,再到2010年亚运会的开放胸襟,直至十五运的从容自信——三十八载光阴流转,每一簇在羊城点燃的体育火炬,都如同一枚精准的时代印章,深深烙刻下这座超大城市在国家演进浪潮中的光荣、梦想与非凡跨越。
作为岭南文化中心地和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本次羊城的火炬传递从镇海楼出发,依次踏过静默高耸的明代古城墙,穿过传说流淌的五羊仙庭,凝视着城市起源图腾的五羊石像。
从位于镇海楼的起跑仪式舞台出发只有短短的十来米路,然后跑下镇海楼的台阶就到了交接点,广州站第一棒的火炬手杨景辉告诉记者,手上的火炬还是热辣滚烫的,正如他激动的心情。
“因为起跑点就是广州的古中轴线,从这里出发一直往东,一直向着太阳升起的地方奔跑,跑到第二条中轴线,代表着广州未来的地方。”杨景辉说。他希望从他开始,把生生不息的希望以及拼搏奋斗的精神传递到每一位市民心中。
一路跑来,海珠广场、天字码头、中国大酒店、流花展贸中心、星海音乐厅、广东美术馆、二沙岛、海心沙……尽管里程不长,但“文商旅体”融合发展的新篇章徐徐展开。这种从容与自信,在沿途10项特色展示和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展示活动中得到了生动诠释。
当第8棒火炬手、梅花奖得主李嘉宜在完成交接后,立即融入老中青少四代同台的《南国红豆》演出中。在五羊仙庭,广东音乐经典《雨打芭蕉》的清音与《步步高》的昂扬旋律,缭绕着千年名山,宛如历史与当下进行的一场深情而愉悦的对话。
这种由极致多元与深刻包容所凝聚起的强大信心,在收火仪式上达到了震撼人心的顶点。当全部50棒、68位火炬手齐聚收火仪式现场,广东小鹏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执行官何小鹏登上舞台后展示火炬并点燃火种盆,定格了大湾区深度协同的美好画面。
深圳
陆空联动45公里
重温“春天的故事”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十五运会深圳站火炬传递路线总长45公里,其中跑动5公里,空中传递40公里,每一名火炬手都在奔跑中重温“春天的故事”。
深圳站的火炬传递全程分为三段:第一段为“改革之路”,从象征深圳改革精神的城市地标莲花山出发,彰显敢为人先、勇立潮头的精神;第二段是“开放之路”,火炬随直升机进行空中传递,飞越鹏城的山脊与海岸,象征城市开放包容的气度;第三段是“创新之路”,从空中回归陆路传递,穿越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以火炬传递展现深港协同、湾区共融的创新图景,谱写新时代改革开放新篇章。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手持火炬,跑出深圳站的第一棒。“粤港澳三地共同举办十五运会,展示了中国大同文化,衷心希望各位运动员赛出成绩、赛出友谊,能顺利完成(第一棒)这个任务,我非常高兴。”
从机器人“夸父”手中接过火炬的第三棒王裕宁,还是深圳市新安中学(集团)燕川中学一名高中生。此前,他的“手搓火箭”经历曾被媒体报道。“跟机器人面对面传递火炬,感觉非常科幻、非常奇幻。希望这次十五运会能够圆满举办,也希望通过十五运会能够让更多的青少年参与到体育运动当中。”王裕宁说。
作为五次出战奥运会的选手,竞走运动员刘虹是深圳站最后一名火炬手,“深圳培养了我20多年,十五运会将是我个人生涯最后一次参加全运会,在收官之战我会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