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全运会历史上首次实现跨境火炬传递(2)
日期:[2025-11-03]  版次:[A03]   版名:[十五运来啦]   字体:【
火炬手霍震霆(左)、李振豪在传递活动中交接圣火。

▲火炬手佘缮妡在火炬传递中。

澳门特区行政长官岑浩辉(前左)将火炬交给第一棒火炬手李祎(前右)。

■四位城市代表在融火仪式上共同点燃火种盆。


香港

火炬传递好像一次城市巡游

十五运会香港站的火炬路线以添马政府总部为起点,横越维多利亚港两岸并途经多个香港著名地标,包括添马公园、中环和湾仔海滨、金紫荆广场、香港文化中心和香港艺术馆,以启德体育园为终点。总路线全长约10公里。

在起跑仪式上,担任第一棒火炬手的是香港队乒乓球运动员黄镇廷。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圣火是非常神圣的象征,非常享受自己这一段传递的旅程,很多热情的市民在帮我打气。我觉得火炬代表希望,握在我自己手上的时候,就像希望握在自己手上,期待这次十五运会能够有一个好的成绩。”

香港站的启德段途经启德体育园多个主要场地,包括启德青年运动场、启德零售馆、启德体艺馆、体育大道和启德主场馆。除跑步方式外,香港站的火炬还使用了渡轮和开篷巴士进行传递。

香港乒乓球队总教练李静就是乘坐轮渡传递火炬,他表示这种方式非常特别和过瘾,能参与这次特别的传递,感到非常荣幸。

传递路线沿途有不少自发聚集的市民和游客,“中国加油”“湾区加油”的欢呼此起彼伏。香港特别行政区署理行政长官陈国基致辞表示,很高兴见证这个属于粤港澳三地的历史时刻,火炬传递充分展现粤港澳大湾区的独特优势,三地同心协力,融合发展。香港火炬传递的路线就好像一次城市巡游,由维港到启德体育园,火炬所到之处都会向全世界展示香港作为国际都会的非凡魅力。

香港女子击剑运动员佘缮妡在启德体育园点燃火种盆,标志着香港站的传递圆满落幕。

澳门

体育与文化的深度融合

十五运会澳门的火炬传递路线选在澳门半岛,路线全长约2.6公里,起点为特区政府总部,终点设在世界文化遗产大三巴牌坊。

杭州亚运会武术项目女子长拳冠军李祎担任澳门站传递的第一棒。“心情非常兴奋,沿途市民都在给我加油助威。”李祎说,全运会首次由粤港澳三地共同承办,非常开心。祝福所有运动员取得好成绩,欢迎大家都来感受魅力大湾区。

据悉,澳门站火炬传递经过的每一个景点,都与澳门历史城区申遗成功二十周年及“东亚文化之都”活动年的系列活动相结合。用十五运会澳门赛区筹备办公室主任潘永权的话说,这不仅促进了体育与文化的深度融合,也进一步增强了中华优秀文化的国际传播。

作为一名火炬手,全国政协常委、澳门立法会副主席何润生表示:“澳门的火炬传递非常有特点,自己也非常荣幸作为火炬手之一。感受最大的就是粤港澳三地团结一心举办十五运会,澳门也是全城参与,更好地传承中华体育精神。通过竞赛去加强团结,一起去拼搏。这次活动也给我们一个拼劲,澳门未来会更努力,做好大湾区的工作。”

澳门首位全运会奖牌得主,空手道运动员郭建恒担任最后一棒火炬手。此前在接受采访时他表示,大湾区给了选手更多切磋机会,三地联动让澳门运动员“开眼界、长本事”,期待未来交流能够更日常化,让大湾区运动员变成一家人。

亮点

燃冰成炬

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的火种,来自南海深处。今年9月18日14时26分,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牵头自主研发的“海马”号深海遥控潜水器(ROV)下潜至1522米的海底,抵达冷泉渗漏点。

科研人员远程精准操控机械臂持采集舱,采集渗漏点溢出的可燃冰及伴生气。沉睡的可燃冰在降压作用下被“唤醒”,分解产生的甲烷气体成为“源火”气源。16时48分,船上的光伏发电装置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传输到海底,在1522米的深海成功将这股来自地球“蓝色血脉”中的气体引燃。

广州赛区执委会大型活动部副部长麦文辉介绍说,“科研团队集智攻关,突破10余项‘卡脖子’技术,历经上万个零件加工组装,完成超百次实验室模拟与两次目标海域海上全流程试验,成功自主研制‘可燃冰海底合成分解与水下引燃设备’,即在海马冷泉区采集甲烷气体,原位合成固态可燃冰,并通过特种装置实现超深水海底点火,获取‘源火’。”

无人驾驶汽车

在广州站的火炬传递中,“无人驾驶转场”令人为之惊叹。参加传递的无人驾驶汽车由小马智行与广汽集团基于广汽埃安第二代AION V霸王龙联合开发。这是全运会历史上首次由无人驾驶车参与火炬传递环节。

从越秀公园西门至广东体育馆,长达6.8公里的里程,火种卫士乘坐无人驾驶汽车,从容穿越解放路、沿江路。

小马智行副总裁、广深研发中心负责人莫璐怡博士表示:“全程无人驾驶,不仅对车辆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提出了高要求,同时也需要我们和整个火炬传递车队的二三十辆车打好配合。为了确保护送火种环节顺利完成,我们做了很多应急预案,包括路线推演、车队行驶样式、极端场景模拟和系统优化等。最终,车辆以零误差完成了火种灯的护送。”

“夸父”机器人

在深圳站的传递中,“0号火炬手”——人形机器人“夸父”(见左图)身穿火炬手服装震撼出场。作为全球首个5G-A人形机器人火炬手,“夸父”在单臂1.6KG的负载下,以高度拟人的奔跑姿态,圆满完成传递任务。

据了解,“夸父”由乐聚机器人全自主研发,中国移动、哈工大、通研院等生态伙伴提供技术支持。此次成功传递,是乐聚在动态运动控制、负重平衡、复杂环境适应三大核心领域的突破性成果。从接到任务到正式传递仅1个月时间,团队通过多次实地测试(斜坡奔跑、持炬转向、人机协同演练),证明了人形机器人的场景泛化价值。

据团队负责人表示,“夸父”传递的不仅是圣火,更是一种即将普及的生产力形态。当机器人技术的进步曲线超越半导体行业的摩尔定律时,其对社会经济的颠覆性影响将是指数级的。

■统筹:新快报记者 高京 ■采写:新快报记者 李应华 高京

■图片:新华社 新快报记者 龚吉林 观显锋 邓迪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