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广州第二少年宫少先队活动中心艺术展厅化身“思维魔方”,一场名为“神经多元世界漫游・show”的大型公益艺术展览在此启幕。展览以“艺术+科技”创新形式,传递普及“神经多样性”科学理念。
本次展览由爱德基金会、广州市少年宫联合主办,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区)计算媒体与艺术学域等高校院系协办,广州市爱德公益发展中心等单位承办,还得到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等机构及公益信托的支持。记者获知,作为全国首个长期关爱特殊需要少年儿童的校外教育事业单位,广州市少年宫通过此次展览践行融合教育理念,为神经多样人士搭建融入社会的桥梁。
何为“神经多样性”?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邹小兵教授解释,这如同生物多样性,人类大脑和心智存在天然差异,孤独症障碍谱系是其中一种表现,而非疾病。广州市少年宫项目负责人表示,展览所有元素均来自神经多样人士,以“积木与七巧板”比喻其独一无二性,希望借展览让公众更好地了解这一群体,助力包容和谐的社会环境构建。
走进展厅,色彩斑斓的画作与闪烁代码光芒的互动屏幕交相辉映,四大递进式展区引领观众开启感官与心灵的漫游。
心画空间由广州大学团队设计,特殊艺术家们创作的色彩鲜明、充满想象力的画作引人入胜,其中“同绘十五运”系列作品曾亮相法国巴黎中法文化交流活动,承载着跨地域文化连接的使命。回响空间里,广东工业大学团队打造的AI动效让原作色彩与构图焕发生机,流动的光影与声音营造独特氛围。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区)团队设计的感官空间,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将作品转化为可看、可听、可体会的沉浸式体验,观众在虚实交织中探索感知的多样性。AI绘画互动区则展出了广州市少年宫首位特殊需要学员、孤独症艺术家阿璞的绘画影像,观众可亲身操作互动,直观感受不同的世界感知方式。共鸣空间则由广东财经大学的同学策划完成,记者看到,在志愿者心得分享墙与中央实体留言板上,贴满了观众的观展体会与祝福,真诚的表达传递着彼此的理解与共情。
■本版统筹:新快报记者 潘芝珍 ■本版采写:新快报记者 李斯璐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