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广州南沙区与安顺西秀区结对帮扶以来,在广东省粤黔协作工作队安顺工作组西秀小组(简称“西秀小组”)的积极协调下,西秀区充分利用农机项目扶持政策,利用东西部资金购置农业机械,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升,带动农业发展增效又增收。截至目前,西秀区农机总动力约50万千瓦,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约65%,拥有各类农业机械10.8万台(套),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采写:新快报记者 方轶 通讯员 李长林
创新“三权分置”机制
释放农机“生产力”
西秀小组介绍,2023年,西秀区申请到东西部协作资金240万元,购置18台(套)农业机具;2024年,又新购置24台(套)农业机械设备;2025年,更是投入400万元购置农机设备49台(含配套旋耕机9台)。
为确保农机设备高效利用、管养到位,西秀区创新推出农机“三权分置”管理模式,明确机具所有权归乡镇、管理权由受益村负责、使用权归合作社。乡镇政府拥有农机设备的使用、收益、处理等权利,并与项目实施村村民委员会签订管护协议;村民委员会对农机设备进行统一管理,委托村级合作社作为实施主体,因地制宜开展农机作业;合作社则通过租赁方式获得农机使用权,以全托管和半托管两种服务模式,为农户提供耕、种、收、病虫害防治等全链条农机服务,有效解决了农户机械作业难题。
这种模式不仅保障了农机设备的管养维护,更实现了有限资金服务大面积耕地的目标。以双堡镇为例,项目机具投入使用以来,已服务农户25000余户,让农户了解及享受全程机械化带来的便利,也增强了农户对全程机械化重要性的认识。
农机化推广见成效
农业发展增质又增收
农机化的全面推广,不仅破解了西秀区耕地抛荒难题,实现了“三增三减”,更推动了经济效益提升,助力乡村振兴。
在西秀区新场乡花庆村,由东西部协作资金33万余元购置的农机具全面“上岗”,通过“三权分置”模式运营,迅速投入到播种、秋收、耕地等全链条作业中。
在东西部协作资金的支持下,西秀区已为鸡场、宁谷、新场等10个乡镇配备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机具91台(套),有效解决了这些乡镇200亩以上土地抛荒撂荒问题。同时,西秀区还通过举办培训学习班、送技术进村入户等方式,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民进行农机操作技能培训。
农机化的发展,也为西秀区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据农机所估算,一台120马力轮式拖拉机每年可实现9万—10.5万元收入,一台收割机每年可实现15万元收入。在农机项目带动下,西秀区12家以种植粮油为主的合作社通过机械化种植水稻4000余亩。
农机购置更带动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模式的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用上各种农机后,降低了农户生产的成本,提升了农业生产效能,不仅使困难群众得到了实惠,又壮大了村的集体经济。”说起使用农机的好处,新场乡花庆村党支部书记严章惠满脸欣喜。
截至目前,西秀区农机总动力约50万千瓦,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约65%,拥有各类农业机械10.8万台(套),2025年以来主要农作物机耕面积达36万亩,机播作业6万亩、机收作业18万亩,一幅现代化农业的新图景正在这里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