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2025粤港澳大湾区文投会开幕 超330家文化企业与百家投资机构“双向奔赴”(2)
日期:[2025-11-27]  版次:[A05]   版名:[城事]   字体:【
■11月26日至28日,2025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投资大会在广州举办。




亮点2 “政策包”

政策红利如何为文化科技融合发展“保驾护航”?

今年5月,广东重磅推出涵盖影视、演艺市场、动漫影视、网络游戏、电子竞技、网络视听六大领域的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包”,87条硬核措施犹如一剂强心针,为这片文化热土注入澎湃动能。在大湾区文投会上,文化产业“政策包”成为业界人士热议焦点。

创业工场创始人麦刚:

AI不仅是技术革命,更是文化产业的深刻变革

拥有近30年创投经验的创业工场创始人麦刚,对广东文化产业“政策包”的赋能作用给予高度认可。他认为,政策精准聚焦科技与文化融合领域,为AI与文创结合、新技术活化传统文化等项目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有效破解了文化产业创新过程中的资源整合难题。在AI浪潮下,有价值信息稀缺成为行业痛点,而政策的引导作用让优质项目更容易获得资源倾斜,加速了创新成果落地。

在投资方向上,麦刚坚守“选对行业、靠好团队、做好自己”的三重逻辑,将科技与传统文化结合的项目作为核心布局领域。他直言“AI不仅是技术革命,更是文化产业的深刻变革”,尤其关注用AI技术呈现传统文化的创新项目。

针对创业者,他结合自身经验给出建议:传统“小而美”模式值得探索,但要打造头部企业,需在行业选择、团队建设和核心能力培育上持续发力。本次大湾区文投会期间,他计划深入对接相关创业团队,挖掘兼具文化内核与科技实力的优质项目。

梅花创投创始合伙人吴世春:借政策红利加大投资,押注“产业+AI”隐形冠军

梅花创投创始合伙人吴世春表示,本次大湾区文投会呈现的“科技化+多元化”项目特征,与广东文化产业政策导向高度契合,政策红利与产业生态优势形成叠加效应,让大湾区成为文化科技融合的“沃土”。他特别提到,政策对硬科技赋能文化领域的支持,为投资机构提供了清晰的方向指引,也降低了优质项目的筛选成本。

基于对政策导向和产业趋势的判断,梅花创投已将“产业+AI”作为文化领域的核心投资赛道,重点追踪AI具身智能、硬科技赋能文化等方向,且已在广州布局多个相关项目。吴世春以无人机表演替代烟花秀、机器人参与舞台表演等案例为例,强调AI对文化产业的赋能已从内容创作延伸至场景落地。

未来,梅花创投计划借助政策红利加大投资力度,重点挖掘能在细分领域打造隐形冠军的团队,尤其关注具备自主造血能力的项目。同时,将持续构建投资品牌,通过多元化退出渠道实现产业与资本的良性循环。

机遇集团董事长胡世辉:从落子到“生根”,借助政策优势深耕湾区

作为企业代表,机遇集团·X-META董事长兼CEO胡世辉是广东文化产业政策的直接受益者。“六大政策包为我们这样的科技文化企业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成长土壤。”胡世辉表示,在政策引导下,机遇集团不仅获得深圳福田资本集团的投资,还顺利将研发中心落地深圳,计划进一步迁移总部,实现深耕湾区的战略布局。“政策带来的开放环境、人才储备和资本支持,让企业创新研发无后顾之忧。”

依托政策红利和产业优势,该企业重点布局XR全感技术,最新推出的“魔法冰堡”项目仅用36平方米就呈现100平方公里虚拟场景,首发10天便覆盖全国20多个城市。该项目以六觉沉浸式体验为核心竞争力,实现了硬科技与文化内容的深度融合。胡世辉透露,下一步将联合本地IP资源研发岭南文明主题项目,借助政策支持的场景优势扩大商业化版图。

报告

大湾区文化产业发展优势突出 未来投资看文化“智”造

大湾区文投会现场,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会、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发布了《2025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投资趋势报告》(下称《报告》)。《报告》显示,粤港澳大湾区拥有产业规模庞大、文化制造领先、文化服务聚集、城市协同联动、数智全面赋能、产业生态良好、内外循环联动、金融投资活跃、政策红利巨大等九大优势。

《报告》指出,广东的文化产业规模庞大。2024年,广东文化产业营收30252.10亿元,突破3万亿元大关,比上年增长9.9%,增速高于全国2.8个百分点,规模约占全国1/6,连续22年位居全国首位。2025年前三季度,广东规上文化企业营收已超2万亿元,利润超2000亿元,总营收继续保持全国第一。

广东文化服务集聚优势突出。在文化服务领域,2024年广东营收13374.14亿元,增长8.8%,在网络游戏、动漫影视、网络视听、影视、演艺市场、电子竞技等6大领域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文化服务集群。

产业生态良好。广东拥有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11891家,占全国1/7。截至2025年10月,广东拥有文娱创业企业超3000家,数量居全国第二。广东还拥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园区29家,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此外,《报告》分析了未来文化产业的投资趋势,从方向上看是投内容、投技术、投平台;从领域上看是投文化服务业、文化制造业、农文旅体教融合3大板块;文化科技融合、数字创意生产、文化“智”造、新型文化消费4大赛道尤其值得关注。

榜单

“大湾区金文投”2025年度案例出炉 羊城创意产业园上榜

11月26日,大湾区文投会发布了“大湾区金文投”2025年度典型案例,涵盖年度文化企业、年度园区及年度投资机构三类案例。

针对报名参会的超过300个文化企业(项目),大会组委会邀请专家共同评选出具备显著文化代表性、科技前沿性以及发展潜力的创新型文化企业,共有10家企业入选“大湾区金文投2025年度推荐文化企业”。

本次评选还针对大湾区内的产业园区进行评选,具有显著文化产业属性、建筑面积规模在3万平方米以上的文化产业园区可参与评审。组委会共收到报名园区52个,经过评审最终选出9个园区为“大湾区金文投2025年度推荐文化园区”。

值得一提的是,羊城创意产业园上榜。羊城创意产业园历经18年培育,已构建全媒体、游戏动漫、音乐直播、人工智能、创意设计等产业矩阵,年产值约400亿元,在广州市天河区纳税额约11亿元,园区就业人数超1万人,累计走出酷狗、荔枝等9家上市企业,为广东省文化产业繁荣及抢占数字经济制高点贡献力量。

本次评选立足湾区,面向全国,对重点投资文化产业领域的200多家投资机构按照基金规模、投资项目数量及文化产业投资成功案例等规则进行筛选,最终选出24家投资机构为“大湾区金文投2025年度推荐投资机构”。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