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砸飘窗”、 结构连板、空调搁板“爆改”……
在全国多地加码整治住宅“偷面积”乱象之际,广州部分新房项目仍通过打“擦边球”变相提升使用率。新快报记者走访发现,有项目声称将报建为“结构连板”“空调搁板”的非计容空间改造为生活阳台、客厅空间,以此变相提高使用率。位于广州黄埔的中建岭南序销售人员表示,该项目多个户型使用率超150%,除了上述“赠送面积”操作,还全部以“0飘窗”形式交付。有律师指出,开发商若未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或被认定为违建,不仅存在被责令拆除的风险,更可能导致房屋无法正常过户或引发二手房交易纠纷。二手买家可主张“无法取得合法产权”解除合同,即便已完成过户,原业主仍有机会需退还房款。
■新快报记者 何璐诗 文/图
实地探秘 “结构连板”变阳台,“0飘窗”交付成卖点
“我们楼盘的使用率已经站在行业顶端了,所有户型使用率都在149%至156%之间,85㎡户型更是所有户型中使用率最高的户型……”在广州黄埔中建海丝城二期组团中建岭南序的营销中心,销售人员向新快报记者极力介绍项目的“高使用率”优势。
新快报记者以购房者身份实地走访该项目样板房,看到这套标注为84㎡至86㎡的户型不仅拥有6.5米面宽的大客厅,还规划了3个卧室、两个卫生间,同时配备阳台和入户花园,空间感远超常规85㎡户型。不过,记者查阅广州市住建局官网公示的信息却发现,该房源备案规划为“2房2厅+2个非封闭阳台+1个厨房”,与样板房呈现的格局相差甚远。
样板房内多处张贴着“此处为飘窗”“此处为布草间”“此处为空调搁板”的提示标签,销售人员表示,凡是贴有标示的均为赠送空间。“这个约4㎡的生活阳台是全赠送的,报建时按结构连板备案,所以不计入容积率,交付时是毛坯的水泥地板和护栏,后期你可以自行铺砖封窗改造使用。”销售人员进一步介绍,“收楼时我们会帮你打掉所有标注‘此处为飘窗’的位置,实际交付是‘0飘窗’;那个标注‘空调搁板’的区域,后续可以改成走廊边柜,进一步拓展储物空间。”
新快报记者注意到,该项目提供的户型宣传单上印有两个版本的户型图,其中一个以磨砂纸面印刷且未标注楼盘名称。销售人员坦言:“清晰的户型图是报建时使用的备案版本,磨砂面的才是实际交付的户型图,比如其中一个阳台会帮你改成卧室,这样才能实现高使用率。”
新快报记者走访发现,类似的“偷面积”操作并非个例。部分新房项目声称将报建用途为空调搁板、风井、设备平台等非计容空间改造为生活阳台、客厅等空间,同时在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等多个空间密集设置飘窗,再通过“全打掉”的方式变相增加室内面积。有业内人士透露,中建岭南序在设计上堪称“激进”,几乎用尽了“赠送面积”的常见手段,除了全屋“0 飘窗”交付,还通过结构连板改生活阳台、假风管位等方式拓展空间。
对于近期业内盛传的“严查偷面积”传闻,该销售人员直言:“确实有收紧赠送面积的趋势,现在严抓得房率,但我们项目是之前就报建通过的,所以还能维持高赠送标准。我们中建八局实力雄厚,一定会按承诺交付,到时会有合同附件明确相关约定,你完全不用担心。”
“赠送面积内卷”背后有猫腻 容积率新规被钻空子
“偷面积”并非新鲜事,实际上是开发商利用规划设计规范存在的弹性空间或模糊地带,通过特定设计手法,增加不计入容积率计算的“赠送面积”,从而变相提高住宅使用率的营销手段。
2023年11月,广州出台《建筑工程容积率计算办法》,将阳台计容比例上限从15%提升至20%,飘窗进深允许达80厘米,并首次允许设置一个不限进深的主景观阳台。政策本意是提升居住品质,却在执行中被部分开发商异化,衍生出“偷面积”的灰色操作。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指出:“这些‘偷面积’的操作本质是对规范的突破性利用,存在虚假营销成分。‘赠送面积’口径五花八门,对购房者具有强误导性,也加剧了市场内卷,挤压了合规项目的生存空间。”
严跃进告诉记者,房企“偷面积”的常见手法包括三种:一是将阳台设计为半封闭结构,交房后通过后期改造扩大室内面积,规避计容规则;二是设备平台“偷梁换柱”,将设备平台标注为空调机位,实际预留可拆除隔断的开口,购房者收房后自行改造为室内空间;三是飘窗“假赠送”,设计可砸除的飘窗,通过减少窗台高度虚增使用面积。他认为,《住宅项目规范》已落地半年,有必要对政策执行中出现的乱象进行适当干预。
律师敲警钟 “赠送面积”或为违建,购房者面临三大风险
“开发商通过砸飘窗、改阳台、封设备平台等方式虚增面积,本质上是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北京金诉律师事务所主任王玉臣律师指出,所谓“赠送面积”,若未经合法程序,则很可能构成“违建”。
王玉臣进一步分析,开发商在销售时往往只作口头承诺,即便落实到书面,也多采用格式条款,让业主与第三方签署改造协议,将法律风险转移给购房者。一旦发生纠纷,开发商常以“系业主自行改造”为由推卸责任。
具体来看,王玉臣认为购房者面临的风险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行政处罚风险,若相关主管部门认定改造行为属于违规建设,可责令限期拆除、恢复原状,购房者若参与改造,可能会受到相应行政处罚;二是产权登记风险,房产证登记的是报建时的有飘窗“原始户型”,而实际交付的是改造后的“0飘窗”户型,办理转移登记时可能因“现状与权属证书不符”无法过户;三是后续交易风险,若房屋被认定为违建,在后期买卖交易时,买受人可依据“无法取得合法产权”为由解除购房合同,要求原业主退还房款。
律师说法
遇到虚假宣传可这样维权
取证先行,尽可能收集线上线下的宣传资料,比如样板间照片或视频、沙盘、楼书、户型图、效果图和销售人员的沟通记录、开发商的宣传视频等。
及时提起违法查处。可以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提起虚假宣传的违法查处,要求履行查处职责。如果相关部门不及时履职,可以对此提起行政诉讼,督促其履职。
民事诉讼。如果相关行政机关对虚假宣传进行了认定和处罚,可视情况以此为证据,提起民事诉讼,进行索赔。若实际交付不符合合同约定,可要求开发商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赔偿损失。
核实开发商是否存在其他违法违规行为,并视情况提起相关违法查处申请。在上述一项或多项工作的基础上,与开发商进行直接的沟通和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