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跨越文化藩篱的爱情故事 也会突破文化语言的障碍
日期:[2018-04-30]  版次:[A14]   版名:[文化]   字体:【




原创歌剧《马可·波罗》本周广州大剧院演出

■新快报记者 徐绍娜

广州原创歌剧《马可·波罗》将作为“广州艺术节·戏剧2018”开幕歌剧于5月4日—6日在广州大剧院演出。这部原创歌剧会集了国际一级团队,重现十三世纪东方的宏大史诗。不久前,该剧在广州大剧院排练时开放媒体探班,提前揭开部分面纱。

故事

丝绸之路上的传奇故事,有跨越文化藩篱的爱情

《马可·波罗》讲述的是十三世纪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与父亲尼科洛·波罗、叔父马泰奥·波罗,自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往返中国的传奇经历,再现了宋末元初的风云际会。马可·波罗与女主角传云一见钟情,却在之后经历了波折重重。时世变迁,回到意大利的马可因故入狱。怀着对东方的眷恋,口述了这段传奇的东方纪行,成为对世界影响深远的一部重要史籍,而这段丝绸之路上的传奇故事,有跨越文化藩篱的爱情。

据了解,该剧由华人指挥大师汤沐海执棒、伦敦科文特花园皇家歌剧院前歌剧总监卡斯帕·霍尔滕执导,邀请德国作曲家协会会长恩约特·施耐德量身创作音乐,主演阵容分别来自中国、丹麦、比利时和英国等国家。

剧中,丹麦男高音彼得·洛达尔饰演马可·波罗,比利时女高音爱丽丝·卡鲁瓦尔茨和中国女高音周晓琳分别在广州站和北京站饰演女主角传云,主创阵容可谓豪华。

挑战

一字一句听录音,从中文的词里寻找欧洲的旋律

导演卡斯帕·霍尔滕说,“歌剧是一面镜子”,观众可以在歌剧里重新审视自己的爱情观世界观,而《马可·波罗》讲述的这个跨越文化藩篱的爱情故事,也会突破文化语言的障碍,表达人类共同的情感。

作为一部由德国人写的中文歌剧,《马可·波罗》面临了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等问题。作曲家恩约特·施耐德称想了很多的方法来翻译台词,“把台词录进录音带里,一字一句地、一夜一夜地去听这些录音。从这些中文的词里寻找欧洲的旋律。”而歌唱家要记住3个小时的音乐,没有任何谱子可以看,还是用从未用过的语言来唱。导演卡斯帕·霍尔滕在与歌手沟通时,现场也要有三四个翻译,经常要手脚并用。主演中男女主角分别来自丹麦和比利时。“来中国之前,他们已经学了中文课程,但是在大剧院集结后,每人还是找了专业的贴身语言老师。”

另外,文化差异也是一个挑战。导演卡斯帕·霍尔滕举例说歌剧第三幕中,有文天祥被处决的场景,这个时候女儿来和他告别,“在人生终结时和至亲告别,在西方是用亲吻来表达,但我周围的人表示中国人不会这么做。这便是导演过程中要克服的文化碰撞。”

舞台

365套戏服,展现“衣帛上的东方史诗”

《马可·波罗》故事涉及多重文化,人物复杂多面,服装设计也必须丰富立体。剧中邀请了英国舞台服装设计师Emma Ryott担任服装设计。探班时,Emma透过服装和设计手稿的展示,带领现场观众领略衣帛上的东方史诗。她以女主角传云的服装造型为例,介绍了服装对人物在剧情的不同阶段的形象、处境的表现:飘逸雪纺配合英气高靴、西式晚礼服混合搭配中式刺绣外套,三套造型均融合中西特点,既凸显传云的优雅与魄力,更体现了传云在不同时期的形象与情感。

据透露,Emma为《马可·波罗》设计了365套戏服,大大小小的服饰配件加起来多达1800多件,从威尼斯到撒马尔罕,从元大都到临安,设计师通过颜色和布料的不同来突出地理位置的变换,比如银色盔甲是撒马尔罕的,元朝士兵则穿奢华的金色,宋朝的士兵则是简约的黑色。Emma说,所有的三百多套服饰全部是纯手工定制,一针一线细腻鲜活。“服饰不仅要带来舞台视觉的盛宴,还要综合考虑实际演出的使用性。在传云的服装中,为了增强戏剧张力,在肩线位置增加夸张的垫肩处理,强化了舞台的表现力。”

由于文化的差异,Emma称沟通始终贯穿于整个设计与制作过程中,传统的手工刺绣和精湛的包边工艺等都是她以往在欧洲的制作中很难达到的效果,令她觉得非常惊艳、满意。

另外,《马可·波罗》的舞台效果也于探班当天首次揭秘,来自英国的“设计大牛”Luke Halls为记者演示了旋转舞台基本效果。他表示,旋转的舞台象征着“文明的进程”与“文化的交融”,这是首次在中国运用到歌剧舞台的D3舞台控制系统。

对话

汤沐海: 看剧不需要做功课 精神完全放松就好

探班当天,指挥汤沐海还和记者分享了歌剧创作的背后故事,他建议观众放松心情,不要带任何成见和好奇来看剧。

记者:《马可·波罗》是一部融贯中西的原创歌剧,作为指挥家,您怎么看这部作品跟纯粹的西方歌剧或是东方作品的区别?

汤沐海:这次的写法是偏歌剧的民族乐派,比如斯美塔那、德沃夏克,这个乐派在上世纪中叶发展到最辉煌,以后就慢慢走向现代人不太容易听懂的方向。不过,德国作曲家恩约特·施耐德非常尊重中国人的习惯,他用完全现代的形式来写,以及非常贴近中国文化的思维方式来写,也用他所熟悉的西洋乐队掺杂二胡、笛子、扬琴等民族乐器,很有中国的民族风格。

记者:同样是西方人讲述的中国故事,同样是发生在元代,《马可·波罗》和《图兰朵》有怎样的区别?

汤沐海:还是有比较大的区别的。《马可·波罗》偏重于叙事,比较注重在讲故事。作曲家接到台词,厚厚的一本都在对话,很难找到词写咏叹调,所以写的歌曲基本上是叙事性的。而且它的音乐元素非常丰富,我们在逐渐熟悉的过程中,都慢慢爱上了这部剧的音乐。

记者:歌剧是一门综合艺术,欣赏《马可·波罗》,观众需不需要做点功课?

汤沐海:真正的忠告是什么都不用做,但是要休息好,让自己在精神上完全的放松。不要带任何成见也不要好奇,去纠结演员一半外国人一半中国人,或是作曲家是德国人、导演是英国人等,休息好了让自己神经末梢处于非常敏感的状态,就能敞开心扉地去接受这剧。我们也将尽全力把最好的歌剧艺术、乐器演奏艺术呈现给大家。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