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一席毕业宴,照见科技助农五年路 从榴莲到法棍,拼多多的助农进化论
日期:[2025-07-09]  版次:[A05]   版名:[关注]   字体:【
■海南三亚优旗榴莲科技小院的同学们正在介绍国产树上熟榴莲。王心悦/摄

在拼多多APP搜索“科技小院”,即可进入毕业季专区,解锁科技小院优质农产品。

“榴莲是香的不是臭的”“榴莲壳可以当香水用”“咱们海南的国产榴莲是吃‘海鲜’长大的,吃起来更香甜软糯”……

6月30日,中国农业大学校园内的一场特殊毕业典礼上,三亚优旗榴莲科技小院学生戴杰的一连串介绍,颠覆了现场直播采访的央视记者以及屏幕前网友们对榴莲的一般认知。

现场切开的自然熟裂猫山王榴莲,散发出来的清新香气,阳光下金黄耀眼的果肉,以及记者尝鲜时情不自禁地大喊“好好吃啊”,又证明了戴同学所言非虚。

“上链接啊!”直播间直接被网友们的留言淹没了。

这只是这场毕业典礼直播中的一个小高潮。当天共有来自北京、河北、云南、海南、山西等地21个科技小院的学生,从乡村回到母校,搭建农研成果大集,通过直播镜头展示他们的“毕业作品”。

在拼多多“千亿扶持”的补贴和流量加持下,科技小院学子们上架的国产树上熟榴莲、玉露香梨汁、妮娜皇后葡萄、富硒黑小麦粉、低升糖指数鲜食玉米等数十款农产品累计吸引全网3000万观众围观和拼购。

谈及支持举办这场特殊毕业典礼的原因,拼多多相关负责人王鲁阳表示,“值此毕业季,我们希望能够用这样一种温情的方式,鼓励同学们继续前行。同时,拼多多也在站内搭建了科技小院专区,为大家创办线上毕业展,让全国消费者都能看见同学们三年耕耘的毕业成果。”

“对于我们来说,这不仅是一场展示科研成果的直播,更是一场情感浓烈的告别。”中国农大资环学院副教授、古生村科技小院负责教师金可默表示,作为科技小院教师代表,她有幸陪伴同学们走过三年驻村科研的时光,见证他们从青涩新生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三农”人才,也向社会展示了小院学子的担当与创造。

■新快报记者 郑志辉

“树上熟”国产榴莲承载国民厚望

三亚优旗榴莲只是科技小院的几十项农研成果之一,却凝聚着国民对榴莲国产化的大期望,市场价值更是超过百亿元。

正如直播时央视主播所说,由于大家对这一热带“水果之王”的喜爱,每年从泰国、马来西亚、越南、菲律宾等地进口榴莲超过150万吨,进口额超70亿美元。

进口榴莲不仅价格不菲,而且由于“进口榴莲往往7分熟时便采摘,长途运输时不可避免会导致进口榴莲有一股味,这也是大家说榴莲‘臭’的原因。”实际上,自然熟的榴莲是不臭的,“榴莲基地的车上都是放榴莲壳当香水用的”。

一场直播,算是为“因臭闻名”的榴莲正了名。而国产榴莲要在未来市场竞争中战胜进口榴莲,除了真正“树上熟”,还要有绝活。

三亚优旗榴莲还让榴莲吃上了“海鲜”——通过提炼自深海鱼类的鱼蛋白肥料促进榴莲树的生长。

“对比试验表明,施用鱼蛋白肥料后,榴莲树生长发育明显加速,且果型更好,果肉更饱满,口感香甜软糯。”三亚优旗榴莲科技小院博士研究生于天祥说。

今年7月底,三亚优旗榴莲科技小院首批2000吨榴莲鲜果将正式上市。随着国产榴莲产量的逐年攀升,更香甜的自然熟榴莲将成为又一款平价水果。

科技小院孕育数字化农业好“芽苗”

如果说三亚优旗榴莲科技小院在探索将海外特产本土化,那么北京通州蔬菜科技小院和山西蒲县水果科技小院则是尝试放大当地产业优势,提升“土特产”的经济价值。

北京永乐店镇西槐庄村自明清时期便有种萝卜的传统,然而由于缺乏科学管理,当地出产的萝卜品质一般,再加上产品单一等原因,西槐庄村长期以来收入低,农民种植积极性不高。

2020年,北京通州蔬菜科技小院的学生进驻村中,通过选育、改种新品种,引入水肥一体化设备、病虫害防控等绿色生产技术,培育出的“冰淇淋萝卜”脆甜多汁,深受消费者喜爱,再次擦亮了西槐庄村的萝卜产业招牌,村集体收入翻了4倍。

山西蒲县被子垣村地处北纬36度的黄金果品产出带,气候条件得天独厚,但这里的果树常年遭受虫害,果子品质不佳,成了当地水果产业发展的难题。对此,山西蒲县水果科技小院的师生制定了一套“绿色”防治方案,采用诱虫灯诱捕、人工捕捉、施用生物制剂等技术进行综合治理,为果树生长打造了一个“零化肥农药”的生态环境。

据小院学生周鑫介绍,绿色综合治理技术让被子垣生态有机果园收获满满,果园生产的“蒲香红”苹果与“玉露香”梨在“寻找儿时好味道——全国水果口感大赛”中斩获金奖。

“数商兴农”助小院学子打通产销“最后一公里”

在毕业典礼的晚宴上,云南大理古生村科技小院毕业生杨静分享了打通优质农产品销售渠道的“破圈”之路。“我们经过2年的努力将古生村油菜亩产值从1000元增加到5000元,但卖不出去,丰收也成了一种甜蜜的烦恼。”为此,2024年硕士研究生毕业的她,再次回乡走进科技小院,跨界成为电商新农人。

杨静强调,在她创业的过程中,拼多多给予其很多支持,“数商兴农科技小院既提供了一个创新创业的学习平台,也为我们搭建了产品销售渠道,让优质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此外,晚宴菜单中使用的法棍面包是河北曲周刘庄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参与攻关“绿色吨半粮”行动的“毕业作品”——用中国小麦品种生产的强筋面粉,而该项行动的关键举措之一“绿色智能肥料”便是在拼多多支持下研发。

王鲁阳说:“如果说小院学子们是默默耕耘在乡村最深处的星星之火,我们则想成为吹旺这星火的东风,拼多多接下来将继续赋能农业生产、销售、运营的全产业链,继续携手小院师生,让我们的乡村变得更好。”

东风送爽,星火燎原。

就在一批科技小院毕业生带着泥土的气息走向更广阔的社会舞台之际,又一批新生正踏上奔赴乡村的第一站。当前,来自多所高校的2025级研究生,正在云南大理、河北曲周、北京平谷等地,开启为期45天的科技小院新生入学实践教育。

“科技杠杆+平台东风”撬动农业闭环革新

拼多多与科技小院的合作是电商平台深度参与农业科技创新的典范,两者关系的本质是“科技+平台”的协同进化:拼多多以资金、流量、数字化能力为杠杆,撬动科技小院的研发与人才资源,形成“研发创新—先进生产—高效流转”的农业闭环。

科技小院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福锁于2009年首创,旨在为农户提供“四零”科技服务。拼多多自2021年连续支持全国科技小院大赛,三届赛事带动超1500名农学研究生深入农村,覆盖全国257支团队。在技术上,拼多多设立专项基金攻关农业瓶颈:2023年向中国农大捐赠1亿元,其中200万元支持曲周“绿色吨半粮”项目,推动粮食亩产增至1.52吨(增产42%);2025年在大理落地全国首个“数商兴农科技小院”,实现洱海流域试点区域氮磷减排30%。

产销环节中,拼多多通过“千亿扶持”计划提供流量倾斜,助力丹棱桔橙、褚橙等科技小院产品销量稳居品类前列。2025年毕业季,50余款农研成果通过拼多多直播吸引3000万人次围观,国产榴莲多次售罄。

目前科技小院模式已推广至坦桑尼亚、巴西等11国,拼多多的助农实践也在“出海”,其支持的“全球农创客大赛”覆盖75国600项目,探索农业技术与商业模式双输出。

未来,随着1800个科技小院网络与“千亿扶持”计划的进一步结合,双方合作将持续重塑农业价值链,推动乡村振兴从“输血”转向“造血”。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