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典藏与美术馆的学术发展
日期:[2018-05-13]  版次:[A23]   版名:[收藏周刊]   字体:【
■詹建俊 起家 (油画) 中央美院美术馆藏

■李垚辰(中央美院美术馆典藏部主任)

藏品代表美术馆的品位和标准。一件传世名作就可能成为一个美术馆的象征。站在历史的角度,美术馆所有工作的成绩、成果,最终都体现在藏品中,藏品是美术馆最重要的资产,是美术馆的“根本”,围绕藏品开展的典藏工作应该是美术馆的立馆之本,是美术馆工作的核心。

当前,美术馆的典藏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藏品保管,藏品的保护与修复、数字资源利用、藏品研究与展示等围绕藏品展开的学术工作越来越重要,这是新的趋势。但是中国的美术馆正经历着从美术展览馆向艺术博物馆转型的漫长过程,因此,美术馆的典藏工作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国内大部分美术馆常年都疲于应付车轮战一般的临展,对于典藏的关注就显得精力不济。由于对本馆藏品的深入研究乏力,所以展览常常是为别人作了嫁衣,美术馆自身的收获却非常少。典藏工作需要投入很多人力、物力,且周期长、见效慢,所以问题短期内不会显现,但是长此以往,就会造成典藏工作与本馆的学术活动和研究严重脱节,此外,在研究和使用时,也很容易出现低级错误。

中国的美术馆的学术工作经常会浮于表面,进展缓慢,究其原因是没有认识到藏品对于美术馆形象的推出和定位的不可替代作用。只有处理好典藏与美术馆其他工作的关系,才能促进美术馆得到长远发展。典藏是立馆之本,这种系统的协作是当代的美术馆最应该关注的。而这中间,典藏与美术馆学术发展的关系是最为关键的。在美术馆,学术定位是战略,策展和学术是战术方法,而典藏就是战果和成绩。三者是息息相关,相互影响不可分割的。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最近十年着力于本馆典藏建设,做出了很多有益尝试。

美术馆的学术定位决定典藏工作的开展,决定了本馆特色的形成。同时,典藏工作的有效开展,也会使美术馆的定位更为清晰。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定位为大学美术馆,坚持学术高度,追求业务专业化,同时为中央美术学院的教学和社会公众服务,致力于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美术馆的基本定位决定了美术馆的藏品既要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又要强调实验性和前沿性。藏品类别与中央美术学院各系科专业设置关系密切,所以藏品与教学都有一定的对应。目前馆藏作品1.8万件,近20个品类,包含了学院设置的各个专业所涉及的艺术作品,这是我们的特色。

很多展览都源于日常典藏工作的积累和研究。在典藏工作中发现藏品之间的关联,从而引发学术思考,最终策划形成展览。这样一种研究方式,从不同的纬度和视角梳理藏品,推出美术馆的特色展览。比如,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推出的李叔同展和北平艺专系列展,都是在典藏基本工作有效开展的基础之上,发现新问题,形成了展览策划的思路。2011年,馆藏李叔同《半裸女像》的重新发现与相关深入研究,促成了2013年“芳草长亭——李叔同油画珍品研究展”,引起了业界不小的反响。由此,这张半裸女像也成为我们的镇馆之宝。一个作品的价值,重要的是学术研究的挖掘,寻找到它在历史中的位置。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