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首创引入、奖励建筑师志愿者帮村民修老屋
日期:[2018-05-30]  版次:[A08]   版名:[深读]   字体:【
■泮塘五约的皥遐书舍有150年历史,是荔湾区登记保护文物单位。主人李叔想借微改造修缮空置了近20年的老宅。

“最广州”文化旅游慢行道之泮塘五约微改造

新快报邀请华工建筑学院参与志愿服务

■策划统筹:何姗

■采写:新快报记者 何姗 黄婷

■摄影:何姗

“我都想修番间屋啊,你地可唔可以修啊。”

“我间屋要点样修啊?”

“可唔可以加建啊?”

“本来想趁住呢次微改造修翻间祖屋来住,但系文物,冇办法按照我自己意愿和居住要求嚟修。”

“修老屋政府有无补助啊?”

……

位于“最广州”文化旅游慢行道重要节点、有清末“岭南第一景”之称的荔枝湾核心区的泮塘五约目前已完成一期微改造,被修葺改造过的青砖屋以其岭南传统风貌特色吸引着游人。漫步于900年历史的古村,仍然可见大量挂着文物保护牌子的清代书舍、祠堂及民居破败失修,或者空置荒废。微改造也唤起了这些老房子业主修缮自家房子的热望,纷纷向微改造的社区规划师们诉说他们的心愿。

泮塘五约微改造主要是改造和活化已征收的公房,修缮建设各项基础和生活配套服务设施。面对微改造带动的私房自主更新,政府是否有政策引导与扶持?村民自主更新又如何达到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要求?尤其是文物、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如何平衡好保护与改善居住?

去年底,广州作为唯一一线城市入选全国老旧小区改造试点,探索可在全国复制推广的经验,改造过程中更注重保护城市肌理,凸显岭南文化特色。据荔湾区城市更新局的相关负责人透露,泮塘五约正在申报住建部老旧小区改造试点,将进行制度上的创新,通过政策鼓励、以奖代补的形式鼓励村民自主更新,并引入建筑师志愿者参与民居修缮的设计,并对民居的改造持续给予技术支持。

目前广州的历史文化街区微改造是政府或开发商一次性投入修缮活化公房,但大量亟须修缮的私房、尤其是已列入保护的风貌建筑未能得到修缮,影响了微改造效果,而小规模渐进式自主更新也是历史文化街区改造的趋势,泮塘五约微改造是广州首个通过公众参与,先征求居民意见,再编制设计方案的微改造范例(详见2017年 12月14日《新快报》报道),面对村民积极参与改造的需求,能否探索新的策略,创新制度,为广州乃至全国的历史文化街区微改造带来示范与借鉴?

微改造只修公房发展文创产业

及作公共服务设施

泮塘五约是广州历史城区中少有的保留有完整清代格局、肌理和典型朴素风貌特征的聚落,被列入逢源大街——荔湾湖历史文化街区。

2016年,泮塘五约被列入广州首批微改造项目,荔湾区旧城改造项目中心为建设单位,并委托荔湾区建设项目管理中心承建。据荔湾区城市更新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微改造将加强民生建设,将已征收房屋改造为邻里中心、老幼活动中心、医疗站、便民百货、生鲜超市等社区配套服务设施;重拾泮塘历史记忆,根据原有街巷肌理恢复传统水系和公共活动空间,提供各种民俗活动的场所,彰显泮塘岭南特色水乡的文化特色;打破村落与荔湾湖公园界限,将传统村落与公园优美的自然景观相融合,结合非遗展示区的建设,在传统村落中注入更广更深的文化内涵;通过民居改造升级的范例,运用现代建筑技术结合传统民居特色,解决现代生活对通风、采光、防潮和公共卫生等的需求。

根据规划,改造后的泮塘五约在延续居住的同时,将成为与西关匠艺巧工相结合的创意文化旅游区。

微改造带动村民自主更新私房,

但无法承受专业设计施工费

一期微改造完成后,看着拆迁后空置多年,荒废破败的老房子被修葺好,一些村民也想修好自家的房子。

泮塘古村有约487个门牌号的房子已被征收、列入微改造,但另有约200个门牌号的民居是私房,有从清代、民国时期、解放初期、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不同年代的房子。虽未列入微改造,但象城建筑团队的社区规划师、建筑师主动入户调研,了解村民修房子的需求,发现这些房子有些漏雨,有些墙已倾侧,批荡脱落,有的采光差,有的空间不够用……有十几户是比较危破的。

而泮塘五约列入保护的老房子中,除1处历史建筑已被征收,已在一期微改造中被修好;一处祠堂为公房,将列入二期改造。其余有1处区级登记不可移动文物、9处传统风貌建筑都属私房,未列入微改造。这些青砖屋有几间的外墙已刷了白色的批荡,原业主后人仍在居住,有些已空置多年,有些则被出租给外地人住,都有不同程度的损毁。

经过建筑师的诊断、估价,村民们普遍觉得,要按建筑师的设计来修缮房子,“没那么多钱”,“打价要十几万,我只想3万-5万就搞掂。”

社区规划师也感到棘手,如果要保证好的品质,有专业的设计、施工,改造费用就不可能像村民想的随便拉个施工队来修修补补这么便宜。

对此,广州大学岭南建筑研究所所长汤国华教授指出:“历史文化街区因为有公共性,政府应负责外观风貌的维护,沿主要街道的房子的立面整饰应由政府来做,传统风貌建筑应清洗恢复已被白色批荡覆盖的青砖墙,破损的青砖墙应用砖粉来补。”

汤国华认为:“应鼓励业主的自主更新,应为业主免费做设计方案。室内施工则由业主自己投入。”

荔湾区更新局:

将引入建筑师志愿者,奖励村民修缮私房

对泮塘五约微改造带动起来的村民自主更新,荔湾区城市更新局的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正是政府期望看到的,通过微改造激发家家户户自发修缮,重现具传统特色岭南村落。

泮塘村民的自主更新将被纳入微改造的共同缔造这一环节,通过居民亲自参与到改造中,激发业主的改造热情,同时不仅关注前期的改造工程,而且还要注意工程完工移交之后,后续管理的长效机制。通过建管委的日常维护管理和文商旅中心的运营管理,实现改造范围内建筑的持续改造和活化利用。

他透露,在下一步的“共同缔造”活动中,设想通过政策鼓励、以奖代补的形式鼓励村民自主更新,并引入建筑师志愿者参与民居修缮的设计,并对民居的改造持续给予技术支持。进一步的鼓励、奖励政策将提交为此成立的公众咨询委员会及政府相关部门讨论。这一方面可以使历史文化街区的自主更新在微改造项目结束后,自发地、持续地进行下去;另一方面,可以推动广州历史建筑保护的修缮补助政策尽快落实。

根据今年2月公布的《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实施工作方案》:制定非国有历史建筑修缮补助具体办法,对非国有历史建筑的修缮按照建筑面积给予定额补助,明确相关补助标准。

华工师生将参与泮塘五约改造志愿服务

回应泮塘五约引入建筑师志愿者参与民居修缮设计这一探索,长期致力于城市保护与更新,持续关注、推动泮塘五约微改造的新快报社向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发出邀请,学院院长孙一民教授表示,华工建筑学院师生乐意以志愿者身份参与泮塘五约微改造,帮助村民自主更新。

孙一民说:“我们在城市这个复杂的题目面前,几乎没有找到什么明确的答案,而太多的自以为是和想当然的意见与决定带来的是更加严重的城市问题。对于广州来说,所谓的旧城,其实并不比新区消极,蕴含其中的复杂多样与勃勃生气更加值得理解与学习。”

多年来,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的师生以各种方式参与着广州旧城的更新发展。恩宁路的更新规划与恩宁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都是华工的设计团队负责。泮塘五约微改造的设计团队中就有不少华工的老师与毕业生。每年的毕业设计,都有关于旧城的题目,学位论文的相关选题研究就更加多。

孙一民表示:“我们建筑学院的师生还应该从更加多的角度与方位参与广州旧城的更新发展。新快报的邀请让我们更加感受到了责任所在,接下来,我们会推动建立教师、学生的志愿服务活动,在对广州旧城的理解与学习过程中,把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贡献出来。也希望更多的同学将自己专业理想建立在社会现实之上,为城市历史的健康延续而付出自己的努力。”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