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饿了么外卖小哥被赞“最亲街坊”
日期:[2018-07-07]  版次:[A07]   版名:[世相]   字体:【


专题

老人家中停留6分钟 超平时12.7倍

每单平均送餐耗时8分钟,远低于日常28分钟,在用户家中逗留6分钟,却是平时的12.7倍。这组数据的背后,是饿了么外卖小哥在广州市长者配餐服务时的真实体现——除了义务给老人送餐,探望、聊天、帮忙做一些家务每单至少6分钟,10个月时间,外卖小哥已经被老人们赞为“最亲街坊”。

●装餐

7月的广州,盛夏,高温和暴雨时常在中午时分交替到来,让人猝不及防。

可小蒋的时间却像钟表一样准时,每天的10时45分,他都会把电单车停在越秀区建设三马路的佬记餐厅门口。餐厅门口的餐车上,密密麻麻放着三四十个塑料饭盒,饭盒里分别装着今天的午餐——白米饭、木耳炒肉、青菜和例汤。

虽然饭盒都扣得严丝合缝,可小蒋依然小心翼翼地把它们捧在怀里,走到路边,放进车后的箱子里,35℃的高温下,不到四五米的距离,刚来回几趟,小蒋的脸上就满是汗水。

餐车上贴着“长者用餐”,小蒋车后的餐箱上印着“饿了么”的LOGO——这是越秀区建设街和饿了么联合试点的“互联网+养老助餐配餐”项目,小蒋作为饿了么的外卖小哥,从去年9月开始,就和团队一起为街道的老人义务送餐。

11时,餐盒装好,小蒋看了看名单上老人们的名字,直接出发了——10个月的送餐,让他对这些老人的家庭地址、身体情况甚至是子女在不在身边都稔熟于心,宛如他自己手掌上的纹路一样。

●运餐

建设街位于广州的老城区,老人们居住的房屋多建于上个世纪,少有电梯,大部分道路不算宽阔,或在高架下或在河涌旁。小蒋在有些逼仄弯曲的小路上全神贯注地穿行。相比年轻人,老人们对按时进餐显然有着更高的要求,自从养老配餐项目启动以来,小蒋和他的同事们将每单配送时间压缩在8分钟,远低于其它送单时长。

根据饿了么平台数据显示,配餐项目启动后,共服务了千余人次长者,外卖小哥们骑行距离超过3.12万公里,相当于5.2万次从地面登上广州“小蛮腰”600多米高的塔尖。

中午12时,小蒋来到了红胜街的关婆婆家门口,“关婆婆送餐”,喊了好几声后,83岁的关婆婆拄着拐杖颤巍巍地打开了门,“经常遇到老人不在家”,小蒋说,很多老人前一天订了餐,第二天临时就去了医院,“我们只好再来第二次甚至第三次。”

●送餐

和平时送餐迥然不同,小蒋并没有把饭盒交给关婆婆转身就走——他先是扶着老人坐在餐桌前,然后把饭盒里的饭菜用勺子一点一点仔细拨到摆好的碟子上,再打开另外一个餐盒,把例汤慢慢倒入旁边的空碗里。为了节省一次性餐盒每个2元的成本,这些采购的密封保鲜餐盒,等老人吃完后,小蒋第二天会带回餐厅,清洗消毒后再使用。

关婆婆一边慈祥的看着小蒋,一边和他聊着天。从身体到天气,从儿女到饭菜,无所不谈。小蒋根据资料和日常上门沟通,对这些老人身体有哪里不适,近期有没有住院,子女是不是陪在身边非常了解。老人们平时多数在家独居,对于饿了么外卖小哥的上门非常开心,“像自己家的长辈一样,拉着我们聊天”,小蒋说,除了聊天,外卖小哥还会帮老人处理一些简单的家务,甚至送一些其它生活必需品——外卖小哥们每次在老人家中停留的时间超过了6分钟,超过日常配送的12.7倍。

“遇到最多的是灯管坏了”,因为老人行动不便,深入社区的外卖小哥们经常会出门买好灯管,回来帮老人安装,“有些临时需要什么,我们也会帮他们买了送来。”

据不完全统计,使用平台订餐的老人平均年龄接近80岁,87%行动不便。除了送餐,日常护工、医疗护理都是老人和他们的子女希望能够得到的上门服务。

“你们是最亲的街坊”,经常在饿了么外卖小哥们离开时,坚持送到门口的老人们会这样说。(勐励)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