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中山六院副院长王磊:用一生时光讲述仁医好故事(1)
日期:[2019-06-25]  版次:[A06]   版名:[城事]   字体:【
■王磊生前对患者进行诊治,而当时他自己就是重症患者。

■王磊生前参加义诊。

■今年5月17日,王磊坚持参加医院举行的拔河比赛,看不出他是重症患者。

开创“天河术式”受关注 带病出席国际学术会议

·篇首语·

人生最大的痛点,无非生、老、病、死。每一个,都与医生相关。所以,他们一定是你生命中很重要的一个人。

其实和你我一样,是肉体凡胎的凡人,有同情心、同理心、悲悯心;但一般人经历的生死惊心动魄,却是他们每天面对的成败交替上演的日常。

这样的情况下,医患双方的认知相距有时真有点遥远,但所幸,双方又是面对同一个敌人的战友——康复是打胜仗后的巨大奖赏,它既属于病人,也属于医生。

有时候他的一句鼓励,就成了你坚持下去的支撑。

有时候你的一份信任,就成了他放手一搏的勇气。

我们相信,医学的进步、人类的前行,都与这些支撑和勇气有关。

又是一年中国医师节将近。去年7月-8月,在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及广东省医学会的指导下,由羊城晚报报业集团新快报主办“向善而生——好医生好故事”活动向“8·19中国医师节”致敬。今年,我们的“敬佑生命——好医生好故事”第二季也正式开启——我们希望记录这些故事,关于这些我们为生命所做的共同努力。

不论你是医生,还是患者,如果你有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的故事,请通过gdgooddoctor@163.com告诉我们。我们将择其中突出、优秀者进行采访,相关报道及视频将在报纸、ZAKER广州、新快报官博官微同时推出。

昨天广州下暴雨,苍天似乎也在为他垂泪:6月23日20时40分左右,与胰腺癌抗争15个月后,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副院长王磊逝世。这名抗癌斗士停止了呼吸。不久前,他刚刚度过了50岁生日。他曾拼命工作,带领团队创立“天河术式”,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受到业内关注;他在患上重症,自知来日无多的情况下,仍带病出国参加学术会议,为国争光。他用一生时光,讲述仁医好故事。

6月24日,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发布王磊教授讣告,新快报记者获悉,王磊教授遗体告别仪式定于2019年6月25日(星期二)11时30分在广州殡仪馆银河园白云厅举行。

2018年3月,王磊被确诊患了“癌中之王”胰腺癌晚期。在此之前,他已在消化道肿瘤领域深耕了20多年。

他仁心仁术,全身心投入医学事业,长期致力于结直肠癌、放射性肠炎的临床与转化研究,取得的成果都与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相关,在医教研等领域均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

他所带领的放射性肠炎诊疗团队管理着国内规模最大的放射性肠炎诊疗中心,原创的直肠癌扩大左半切除新术式——“天河术式”受到医疗界极大关注。

病中一年多,他顽强地与病魔抗争,同时,与时间赛跑,与命运抗争。“我已经知道自己的生命期限了,我就倒着生长,把每一天都当作最后一天,让每一天都过得有意义。”他曾经这样说过。

王磊医生,您一路走好!

■策划/统筹:张英姿 肖萍 张小磊

■采写:新快报记者 黎秋玲 通讯员 简文杨

■图片:通讯员供图

“癌中之王”缠上了抗癌专家

胰腺癌被称为“癌中之王”,苹果创始人乔布斯也死于胰腺癌。王磊是肿瘤专家,从未想过自己会与此病有关联。

2017年下半年,王磊常感腰痛,感冒不愈。开始,他以为只是劳累过度,并没有太在意。到了2018年3月,员工体检,王磊肿瘤标志物CEA异常升高,进一步检查结果显示:胰腺癌,晚期,癌细胞已扩散至肝脏。

此时他才49岁,临床、科研、医院管理正做得风生水起,见证着中山六院从创院到顺利走上轨道,放射性肠炎科研正奋力推进,却在这紧要关头面临命运的一个“玩笑”。当夜回到家,王磊紧握妻子的手,妻子感到了他的无力感。

人生面临最大的煎熬。王磊曾想过放弃治疗,但很快调整好了自己。

2018年4月1日,王磊躺在自己最熟悉的无影灯下,接受了十多个小时的手术。他的脾脏、80%胰腺、大部分胃以及控制肠道的神经被大规模切除。尽管手术顺利,但他失去了自主进食的能力,需靠营养针维持生命,气温稍微变化,就会直接扰乱身体的控温调节系统,一向强壮的身躯一夜之间变得羸弱。

轰轰烈烈燃烧生命最后时刻

然而,术后没多久,王磊就重新开始工作,重新扮演好医生、科研人员的角色。

过去15个月以来,王磊以钢铁般的意志谱写人生答卷,打动了众多癌症患者和医护人员。新快报记者了解到,接受姑息手术治疗的病人生存期约7个月,王磊已抗争了15个月;手术后无法自主进食,术后两个月他仍然为患者接诊,羸弱的身躯曾站立在美国临床肿瘤大会的会场上,向来自全球近万名肿瘤专家阐述消化道领域唯一一份来自中国的结直肠癌研究报告……

年轻时曾思考人生的活法,王磊对自己有清晰的认识:宁可轰轰烈烈燃烧3年,也不愿得过且过30年。“我或许无法延长生命的长度,但可以主宰生命的厚度。”他曾经这样说。

王磊的同事、朋友、亲人,看到了这样一幕幕——

术后两个月,他参加第53届芝加哥美国临床肿瘤大会,作为主创团队成员代表,向来自全世界近万名肿瘤前沿领域的专家学者作消化道领域唯一一项来自中国的口头报告,而为了参加这次会议,他在病床上躺了10个小时,以储存体力。他提交给大会的关于局部晚期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对照研究的成果,对世界各国晚期直肠癌治疗指南有重要的价值。

前一夜还在吸氧抢救,次日他如常出现在广东科技奖的初审会上,向评审专家阐述放射性肠炎的创新性治疗研究成果,这项成果最终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这一年,他牵头与全国30多名专家共同制订发表了《中国放射性直肠炎诊治专家共识(2018年)》。

身兼晚期癌症患者和医者两重角色,他重新出现在诊室,给予同在与癌症抗争的人更多的心理安慰;在每周三下午的医学研讨会上,常可看到他边打点滴边参会的身影。甚至,只要身体允许,他依然会上关键的手术,最多的时候,一天做了两台。病后9个月,他还牵头制订了中国首部放射性直肠炎诊治专家共识。

王磊啊王磊,你为啥这么拼命,应该多休息啊!面对这样的关心,王磊总是说:“我操劳惯了,要我躺在床上等着吗?投身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就忘记自己是个病人了。”他的妻子也坦言:“一直高节奏运转的人,闲下来对他是折磨。”

王磊拖着病躯践行医学理想的点点滴滴打动了许多医护人员,他的众多学生为此默默铆足劲前行,与老师一起共同推动放射性肠炎科研,践行医者理想。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