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年轻人学画画不要太着急,要认真做学问
日期:[2019-08-11]  版次:[A15]   版名:[收藏周刊]   字体:【
■靳尚谊 穿蓝裙子的女士 2017年

■靳尚谊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记者:您从什么时候开始真正喜欢上油画的呢?

靳尚谊:我本科期间是在绘画系,主要学习画年画、连环画和宣传画,没有学过油画。1950年夏天,我们下乡到(南京)浦镇机厂,那时候厂里头都要求画毛主席像,大家都用油画画。我是一年级的,我们这个组有三年级的,他们学过油画,应该由他们来画,但是当时我很想画,我就说让我来画吧,后来就让我画了,画得也还凑合,老师给我改了改也就用了。那是我第一次要求画油画,说来也很奇怪,接触了一点儿就喜欢上了。

记者:您在国内,到山东、陕西等地也创作了非常多肖像画。

靳尚谊:这个是我们画家必须做的事情。因为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我们的绘画还是以表现农民为主,所以经常到农村去画,而且我们那个时期是深入生活,什么叫深入生活,就是在基层待得时间很长,至少一两个月。那时候同吃同住同劳动,住在老乡家,吃派饭,而且帮着他们干活,休息时间帮他们画画,我很多作品都是这么创作出来的。

记者:您到老乡家去画素描和写生,和您对着模特去画有什么不一样吗?

靳尚谊:那不一样。模特是请来的城里的一些人。当然当时城里也有很多农民,比如说我画的《山东老大娘》就是农民,但是到了农村,人物形象丰富,什么样的都有。我非常喜欢在农村画画,比在城市画画有意思。在农村画画,画中的美跟我们一般讲的漂亮是不一样的,它是一种造型的美和形象的美。

记者:您在创作肖像画的过程当中,会着重去表现人物的精气神儿吗?

靳尚谊:当然,这是很自然要画出来的,不仅造型要像,神态也要像。在俄罗斯的肖像画里,有一个传统,通过一张肖像画要看到这个人的一生。所以肖像画不是简单把表面形象画得像就完了,人物的精神状态、神态和生活经历都应该从画里感觉到。

记者:回看自己这么多年的作品,您觉得随着年代的变化、时代的变迁,自己的绘画风格有什么变化吗?

靳尚谊:早期没有,改革开放以后有些变化,主要是从《塔吉克新娘》开始的。1982年,我到美国探亲,有一年时间,在那里看到了很多好的作品,美国的、欧洲的收藏,从文艺复兴一直到印象派、现代主义的,那里全有,还有达·芬奇的。我就发现,古典的油画很有意思。

记者:以美育人、以文化人,这个过程任重而道远。做了这么多年美术教育工作,您是怎么看待改革开放以来美术教育工作的发展变化呢?

靳尚谊:改革开放以来,我在担任中央美院院长期间,经历了美术教育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一个过程。在课程设置、机构调整方面做了很多改进,使我们学院的教育更适应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的时候,中央美院有实用美术系,也就是工艺美术系,1956年分出去成立了中央工艺美院。1987年,我开始担任中央美院院长,90年代初,创建了设计和建筑两个专业,最早创建这两个专业的时候,我们学校很多人不同意,说中央美院在绘画、油画、国画方面都很好,没必要建这两个专业,我说服了大家,才有了这两个专业。后来,建筑和设计成为改革开放中我们的城市建设、社会发展中很重要的两个专业,也成中央美院的主力专业。

记者:现在也有非常多的年轻人很喜欢您和您的作品。在这儿您能不能对他们提点希望,觉得他们应该在哪些方面再加把劲儿?

靳尚谊:学画的年轻人要重视基础,基础决定水平。除此之外,文化修养也很重要,包括科技界的基础科学,那些课也很重要,所以我跟年轻人说,学画画不要太着急,要认真做学问,学画,要把基础搞好,提高文化修养,将来才会有好的发展。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