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面朝大海 开启湾区时代
日期:[2019-08-26]  版次:[A09]   版名:[Hi广州]   字体:【
■南沙大桥。新快报记者 毕志毅 见习记者 林里/摄

编者按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普天同庆。

70年来,一代代、一批批人为了家国美丽、江山多娇,披荆斩棘,日夜兼程。

今天,人们继往开来,逐梦前行,正在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这份奋斗与收获、荣光与梦想,毫无疑问是需要被致敬、被记录的。

新快报今起陆续推出系列策划“致敬70载 逐梦新时代·HI广州”,以熟悉的城市记忆,以生动的人和事,从不同侧面解读在你身边已发生和正在发生的变化,敬请垂注。

一条地铁连接南沙和广州市区,一条高铁连接南沙和香港,在庆盛枢纽交会的两条线,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家战略的一个生动缩影。

70年来,拥有2200多年历史的广州,是怎么从一座“沿江城市”变成了“滨海城市”的?

在中大咨询人才研究院院长王微见的印象中,广州城市与三个字有关:山、江、海。一是以越秀山为城市中心,“以前都说,宁要河北一张床,不要河南一间房”;二是珠江,改革开放后,广州开始拥江发展战略,城市空间随之扩大;三是海洋,“广州南拓,其实是向海发展。”开发南沙,把广州从沿江城市推到了滨海城市的新阶段。

他说,地处湾区几何中心是南沙的先天优势。在开放的全球时代,国际交流中心大多数都在沿海地方。南沙的“几何中心”地理优势,已经从过去潜在的优势变成了现实的优势。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金山则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渐成为世界生产制造中心,然后又逐渐成为世界消费中心、世界服务中心。在全球化背景下,需要一个区域率先实现突破,切入、融入、构建和引领全球价值链。作为全球化与国家战略互动的实践者、引领者,这是粤港澳大湾区所承担的使命。

他表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为广州更好地和全球价值链有效衔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融资和融智带来机遇。而南沙成为了广州的不二之选。

2012年,南沙新区升级为国家新区;2015年,广东自贸区南沙新区片区挂牌……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打造“广州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刘金山表示,南沙拥有后发优势,利用区内可塑性很强的大片空间,对标世界最高水平,发展和引领基于全球化的现代化生产型服务业,服务大湾区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未来,广州的增量发展将更需要南沙。

总策划:许志权

策 划:冯树盛

统 筹:张小奋 宁 彪

撰 文:朱清海

设 计:吴煌展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