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建议制定反虐待动物法 严惩施虐行为
日期:[2020-05-16]  版次:[A05]   版名:[2020全国两会]   字体:【
■全国人大代表朱列玉。(资料图) 新快报记者 夏世焱/摄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国鼎律师事务所主任朱列玉:

这几年,虐待动物事件屡见不鲜,全国人大代表、广东国鼎律师事务所主任朱列玉认为,虐待动物行为不仅危害动物,也可能对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影响,进而演变成危害社会秩序恶性治安事件,因此亟需在法律上予以有效约束和遏制。为此,朱列玉准备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提交议案,建议制定反虐待动物法。

■新快报记者 何生廷

虐待动物行为源于心理病态,

有暴力犯罪隐患

虐待动物事件屡见不鲜,遭到网络媒体多次曝光,包括英国留学生情侣虐猫、吉林女子退猫不成怒摔猫、宁波宿舍管理员高空抛狗等,相关的事件均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

朱列玉在议案中表示,舆论走向体现广大民众对虐待动物的否定态度,揭示了虐待动物行为对社会公序良俗的挑战。由于立法的相对缺位,动物保护人士只能选择私人介入,在网络上口诛笔伐甚至升级为暴力对抗。而大量的国际研究表明,虐待动物和暴力犯罪以及大多数非暴力犯罪都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施虐者的人格缺陷是一种心理学上的病态表现,对生命价值保持冷漠态度,具有反社会倾向。

如今,虐待动物的行为多发,并且形成了黑暗的产业链,2018年已曝光过虐待猫狗视频买卖、付费直播事件,但该类事件非但没有杜绝,反而愈演愈烈。

2019年10月,一微博网友在平台上以营利为目的公开售卖虐猫视频图片,仅35元可买到70G视频,均为用香烟烧猫咪、踩踏猫咪等残忍的视频内容,尽管其他网民对此行为口诛笔伐并进行举报,但该网友仍然在小号上继续叫卖,虐待动物行为的记录因此被广泛传播。

朱列玉表示,买卖视频者不仅传播了不良的社会风尚,扰乱良好的社会秩序,而且加剧了暴力犯罪倾向,埋下了犯罪的“定时炸弹”。

此外,虐待动物行为严重者还与犯罪行为相交织。一般的虐待有主动物行为相当于破坏他人财产,要负相应的民事责任。如果动物本身价值较高,且破坏严重,则可能构成《刑法》中的故意毁坏财物罪。以投毒的方式虐杀动物,还可能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与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

朱列玉表示,由于犯罪活动难以抓住现行,动物与饲养人之间物权关系取证困难,动物价值评估缺乏有效标准,家养动物的被盗被抢事件高频出现,犯罪嫌疑人并不能被绳之于法,甚至成为某些黑色产业链的供给来源基础。

“因偷狗而杀人、伤人案件并非罕见。严重虐待行为的愈演愈烈,说明仅靠《刑法》对这些行为进行惩处,仍然存在着法律缺口,立法规制虐待动物行为具有必要性。”朱列玉在议案中建议,立法规制虐待动物行为,不仅可以发挥法律的强制作用,对施虐者进行惩处,更是充分发挥法律的指引作用与教育作用,通过严惩施虐行为警示社会大众,引导人心向善。

反虐待动物具备立法基础

在议案中,朱列玉分析称,从我国国情来看,反虐待动物具备立法的基础。

2009年,我国法学专家组成研究小组,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虐待动物法(专家稿)》建议,虽然正式立法并未落实,但标志着我国在反虐待动物立法上的一大突破。2019年8月30日,农业部发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5074号建议的答复》(下称《答复》),回应了人大代表夏吾卓玛“关于动物权益,制定《禁止虐待动物法》的建议”。《答复》表示,对社会公众普遍反对的残忍虐杀动物等行为,由于缺乏相关立法规定而难以实施有效打击,确有必要完善立法。

朱列玉表示,在我国,反虐待动物保护立法不仅是社会舆论的热点问题,代表着民心所向,而且具备立法必要性与现实紧迫性,已经引起了国家机关与法学界的高度重视,势在必行。

从世界层面来看,反虐待动物立法在世界范围内已有近200年历史,时至今日,世界上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建立了有关动物权益保护的法律,对食用动物在其饲养的环境、运输状况以及屠宰过程做了具体的规定,以适应国际贸易的发展。

朱列玉告诉记者,立法规制虐待动物行为,可以填补当前法律的真空状态,为该类行为提供法律的准绳,从法律的角度对行为进行公平合法的惩处。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