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潮州市潮安区文祠镇:四好路招来茶商 路通财旺
日期:[2021-03-31]  版次:[T10]   版名:[乡村振兴]   字体:【
■旧貌换了新颜,潮州市潮安区文祠镇的乡村建设还在继续,乡村振兴的路子正越走越宽。

■潮州市潮安区文祠镇李工坑畲族村的畲族文化展示。

■潮州市潮安区文祠镇李工坑畲族村里的房子有畲族文化彩绘。

■潮州市潮安区文祠镇绿竹园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工作人员正在制作茶叶。

车辆在凤凰山脉上行驶,黑色的柏油路,满眼的绿色,春日里清新的风带着恰好的温度和湿度……这个季节来到文祠镇采访,工作之余也像是一场春游。美丽乡村建设已经让这里的很多乡村旧貌换了新颜,路更通畅了,茶叶卖得更好了,游客来得更多了……村庄的建设还在继续,乡村振兴的路子越走越宽。

竹园村

最后一条村也通了四好路 茶叶销路更畅价格也贵了

沿着陡峭的盘山公路,一路弯弯绕绕,终于到了文祠镇竹园村的大东垭自然村。

“以前我们大东垭自然村的村民要兜30多公里绕到饶平才能到村委会,现在,7公里的路程,开车15分钟就到。”文祠镇竹园村村支书张少民露出欣慰的笑容,他所说的这条7公里路,正是从竹园村村委会到大东垭自然村的路,2020年12月正式开通,至此,潮州所有自然村全部开通了硬底化公路。

由于山势陡峭,住户也不多,大东垭村通路的问题一直难以解决,这两年,这件牵挂竹园村村民的民生大事终于得到了解决,不仅极大地方便了村民的生活,也为竹园村的乡村振兴铺好了道路。

来到刘姨家时,她正在屋里挑拣茶叶,看到我们一行人,她热情地招呼我们进屋。说起这条路,她笑得合不上嘴,“现在太好了,想吃猪肉,骑着摩托车到镇上,来回一小时就行,以前呐,最长试过18天没有猪肉吃。”

吃肉可以等,可是卖茶季不能等。刘姨家有十多亩茶园,每年能制茶1000多斤,以前卖茶,要挑着八九十斤重的担子把茶叶送到饶平浮滨镇,来回一趟就要走两个多小时,辛苦可想而知。“现在好了,卖茶时孩子开车回来,两三次就拉出去卖完了,价格也比以前高了,”刘姨高兴地说,“很感谢党,感谢政府,以后日子会越过越舒心。”

张少民说,以前路不好,茶商不愿意来收茶,村民自己去卖,一斤茶只能卖三十多元,路通了,茶商就很愿意来收村里的高山茶,有竞争了,价格就高了,现在村民自制的茶一斤至少能卖到50多元。

带动茶农发展有机茶园 修好红色遗址发展旅游

路通了,财气也更畅通了。站在绿竹园合作社的茶园基地边,俯瞰着眼前的有机种植茶园,张少民心中已然规划好了发展蓝图。

“这是叮虫板,这是杀虫灯,十几年的有机茶园种植,已经形成了生物链,形成了虫吃虫,所以我们的茶园不用农药”。竹园村村支书张少民看着茶园,边说边笑了起来,“所以这些茶(树)长得像‘鬼’一样,一点都不好看”。

绿竹园合作社的茶园基地是文祠镇较大的茶园,位于海拔500多米的飞鹅山,共有700多亩,要种植无公害的凤凰单丛茶,其中100多亩专门种植有机茶。张少民说,整个茶园一年的产量有7万多斤,但有机茶的产量很低,只有6000多斤,所以价钱卖得高。

绿竹园合作社建立以来,不仅为竹园村茶农带来增收,还带动了周边村庄200多户农户种茶增收,因为带动作用明显,所以尽管竹园村不是贫困村,但绿竹园合作社的产品也被广东省认证为扶贫产品。“之前有15户农户加入合作社,今年又有10多户加入了。”农户的加入和支持也给了合作社带头人张少民信心,“接下来,我们准备继续做好茶叶产业,带动周边茶农,收购他们的茶叶做深加工,提高茶叶的价格;也计划带动更多农户种植有机茶,进一步打响‘飞鹅山有机茶’的品牌”。

随着这条四好农村路的通车,大东垭自然村的红色遗址重修工作也逐渐提上日程。张少民介绍,竹园村是个革命老区村,1933年前后,红军游击队就在大东垭自然村开展革命活动,1949年解放后,村里的百姓们挑着担子送红军下山。现在大东垭自然村还保留着红军当年住的房子,还有红军医院和红色印刷厂。“镇政府一直很重视我们村的红色文化,现在这条路修好了,镇里也正在筹备规划对这些红军遗址进行维护和重修,将打造成红色景色。”

李工坑畲族村

建设美丽村庄 传承畲族文化

打造少数民族特色文化旅游村

凤凰山脉绵延伸展,我们在南麓穿行着,一尊金色凤凰状的雕塑基座上写着“潮州凤凰山畲族发源地”,李工坑畲族村到了。

宽阔的水泥路一直通向村里,旁边立着路灯和宣传牌,到了岔路口,往上通向李工坑畲族文化展览馆和大广场,往里面的路经过村庄,通往李工坑畲族村森林公园。展览馆是一栋传统风格的两层建筑,一楼有畲族传统文化习俗的介绍,也展示着畲族人传统的农耕和生活用具,二楼则用道具展示畲族最重要的节日招兵节的盛大场景。

李工坑畲族村是文祠镇唯一的少数民族村,较为完整地保留着畲族的文化习俗。这些年,文祠镇优先把李工坑纳入全镇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计划,投资近700万元对李工坑村的污水、村道、厕所、垃圾、环境等进行全方位的整治建设,在此基础上,立足畲族村实际,修建祭祖台、小型观光园和村老年活动中心,提升文化广场,改造农房外立面,完善畲族文化展览馆雕塑、停车场等配套设施,推进李工坑村打造具有少数民族特色和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

“文化馆2015年建成并对外开放,周末时游客很多,一般都会有几百人,特别是2019年举办潮州市凤凰山畲族文化交流节之后,游客就更多了。”李工坑村村支书雷克财一边带我们参观文化展览馆,一边介绍。彼时是工作日,好几个阿伯阿姨正在馆内参观。雷克财告诉新快报记者,为了传承畲族文化,这些年村里暑假都会开畲语班,号召孩子们都来学畲语,唱畲歌。

站在文化馆二楼凭窗瞭望,满眼都是绿色,心旷神怡。“对面的小公园里种了很多桃花,春节时桃花盛开,吸引了很多游客,广场上停满了车。现在公园里正准备种新品种的花。”雷克财说完,又指向了右边,“那是红椎公园,是去年潮州市政协申请20万元资金修建的”。目前李工坑村有几十棵上百年的红椎树,不少树龄高达300多年,树冠高大浓密。每年四五月开花时节,粉紫色小花形成的紫色云团点缀在绿树之间,是村里最美的一道风景线。

来到李工坑森林公园,千亩竹林风光尽收眼底。雷克财介绍,在乡贤的资助下,去年修好了上山的路和祭祖台,还回收了部分竹林。他指着一条正在修的路说:“这里准备建民宿和畲族文化研究基地。我们现在是为发展旅游打基础,将来引进大型旅游公司,结合畲族文化、千亩竹林发展旅游。”

/ 采写:新快报记者 方轶 / 图片:新快报记者 李小萌 / 责编:梁美琪 / 美编:陈凤翔 / 校对:蔡佳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