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重视美育 鼓励分享与美的相逢
日期:[2021-09-16]  版次:[A06]   版名:[书画大赛评说]   字体:【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志安:

以往谈论“美育的意义”话题,主要是一些功成名就的艺术界大咖,他们大多是从美术行内的角度去分享对美育的看法。这一次,新快报邀请了一位跨界的知名学者,深入探讨不同行业对美育的观察与思考,他就是国家高端智库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志安。近年来,张志安开始关注到当代艺术的社会意义,并逐步介入艺术推广与美育普及的工作中去,不仅主持过多个艺术项目,还在日常的生活中时时分享个人对美的感受。他说:“呼唤重视美育的同时,可以更多鼓励与美的相逢、体验与分享。”

家长要有观念,城市要有资源

与新快报记者谈及美育,张志安首先想起的是他高中阶段去考“优秀毕业生”的经历。“印象中,当时很多题都会做,唯独涉及艺术的题,我完全没概念。”他还记得那是一道关于美的问题,在县城长大的他,那时刚到上海读高中,并没有接触更多的有关美的教育。

张志安出生在浙江湖州安吉,他的家乡也出过名师大家,如近现代书画大家吴昌硕,县城里就有吴昌硕纪念馆。其实,在湖州一带,有非常好的书法传承。但在张志安印象中,“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的审美教育都是缺失的,对美的教育是很少的”。

那一次考试之后,张志安对美育有了深刻的印象。后来,当他成为了学者,到外国交流多了之后,有了更多的感触。在他看来,美育要普及首先是“家长要有观念,城市要有资源”。每次看到大人带着孩子逛美术馆,有人津津有味地听着讲解,有人拿着画板在临摹经典原作时,张志安都会由衷地感叹,这是多么幸福的社会场景,“我们也时常期待美的教育能介入生活”。

强行植入美育课程不一定是好的办法

关于“美育的意义”的讨论,张志安最大的感受是“有用与无用”的关系。在他看来,我们太多的知识教育都是过于强调实用价值,例如为谋生、为赚取、为求职、为生存等。但美育不直接具备这样的功能,而恰恰是这一点,却让人们能够通过美,得到内心与情感的体验,让人们在物欲世界里得到某种“超脱”。

“美育能对每一个人在有限生命里感受世界的丰富,是非常有作用的。”张志安说,历史学家陈春声谈及人文学科的重要性时,曾打过这样一个比喻,家里最有用的两个地方是厨房和厕所,但这两个地方都不会向客人展示。家里“最没用的东西”数来数去可能是墙上挂着的一幅齐白石画的虾,然而宾客来了,大家会围着这幅画聊上半天,这就是人文学科的价值。在张志安看来,这也是“美育的意义”中“无用”之用的部分,它能够让人在精神层面得到更高的享受。

记者注意到,目前社会上对美术教育存在不少认知上的误区。例如,认为只有准备考美术才学美术;认为学美术的出路只能画画;认为成绩不好就去学美术好考大学等。在应该如何引导目前一些中小学生家长正确认识美育这个问题上,张志安也感到无奈,“教育被很多家长看作是一种投资,这是一个社会结构性的问题,社会焦虑短时间内很难消除。”但他同时又认为,“如果强行地植入相应的美育课程,不一定是最好的美育普及办法。在呼唤重视美育的同时,可以更多鼓励与美的相逢与体验。”

期待专业机构重视通过社交媒体推广

近段时间,张志安每参观一个艺术展览,基本都会通过微博、抖音或视频号去互动与分享关于美的感受、美的发现、美的体验。他说:“一方面需要更多的机构、专业从业者的系统推广;另一方面,也需要更多的像我这样的爱好者,尽可能地与身边的朋友分享自己对艺术的理解,而后者的对于美育的推广是更直接和广泛的。”

他介绍说,美国学者埃弗雷特·罗杰斯在《创新的扩散》中提到一个观点,一个新观念真正促使人们改变态度并且采取行动的,往往是人际传播。“现在的社交网络平台既具有人际传播的属性,在分享中不知不觉便让分享者具有了代入感,又能快速地扩散,可以说社交网络是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最好的结合体”。

记者注意到,张志安在与另一位学者吴涛共同署名的文章《平台社会语境下的艺术传播创新》里提到,短视频平台为用户提供了技术便利,大大降低了进行视频制作的门槛,“基于平台媒体的艺术传播,打破了以往艺术传播高成本、在地性等局限和精英属性”。但也有不少人担心,正因为传播门槛的降低,且基于目前阅读情况而推送的算法规则,往往会出现毫无水平的艺术分享视频或者直播占据了大量的用户市场,从而导致对美育形成了一定程度的误导。

“目前的短视频或者直播平台,确实有一种混杂的状态。我们既能看到类似四川美院院长庞茂琨非常精湛的绘画创作,又能看到类似一些夸张的、以噱头为主的泼墨行为,当然,还有像一些每天分享自己认认真真画画的年轻画家。可以说,短视频平台为所有人提供了艺术表达与传播的可能性,同时也会使得内容更丰富或更糅杂,但如果从整体影响的角度,有了这样的平台对于艺术创作的视觉传播,积极的一面还是很显然的。”

张志安进一步提到,目前专业性的美术类机构进驻短视频平台的不多,或者进驻后真的从用户角度去生产内容的更少。他认为,只有当专业的机构进一步重视了社交媒体的推广,才能慢慢地将更高水平、更精美的艺术传播到更广泛的人群中去。

人物介绍

张志安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高端智库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教育部首批“高校网络教育名师”培育计划入选者,中国外文局-中山大学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舆情大数据分析与仿真重点实验室主任。

对 话

期待孩子们作品少点规训

多一点个人化

新快报:琳琅满目的短视频与直播平台对美育推广会起到怎样的影响?

张志安:一方面,会把以往本来“小众”的美育快速变成“大众”,美育传播的面比以往广泛得多,但同时我们也要注意,碎片化的美育传播将成为新媒体时代下的主要特点。人们接收到的美育信息来自四面八方,但几乎都是短暂的、局部的、细小的,而不是系统的。

新快报:您会期待由广东省教育厅、广东新快报社、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广东省书法家协会共同主办“翰墨青春 传承岭南——2021广东青少年书画大赛”能征集到一些怎样的作品?

张志安:期待孩子们的作品少一些规训和命题,能有更多个人化的作品,以往小孩子的作品更多的可能是画现实的内容,但我期待能够看到孩子们能画一些距离现实远一点的题材。

统筹:洪波 采写:新快报记者 梁志钦 图:受访者供图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