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从化区鳌头镇:破解耕地“碎片化” “万亩良田”显成效
日期:[2024-02-16]  版次:[A05]   版名:[龙行大运]   字体:【
■田园综合体首开区。

■高平村元塘社。

■西塘村稻草公园。

■龙潭村片区。

广州市从化区鳌头镇以“345”工作机制为引领,通过三措并举、四向发力、五治融合,打造出了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鳌头样板”。在这里,村企联动有声有色,“仁里集”智慧乡村建设如火如荼,农村“雪亮工程”照亮了基层治理的新征程;双国家级试点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城乡融合示范区建设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农村风貌房改造行动如火如荼,美丽乡村新画卷正在擘画。更为引人注目的是,“万亩良田”项目破解了耕地“碎片化”难题,让鳌头镇的田野变得更加广袤无垠、丰收在望。

建立“345”工作机制

打造“鳌头样板”

鳌头镇制定了“345”工作机制,旨在通过三措并举、四向发力、五治融合,打造特色的“鳌头样板”。

通过搭建村企联动平台,探索利益联结机制,鳌头镇壮大村集体收入并促进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同时借鉴浙江经验,创建“强村公司”模式,开设“前店后厂”,形成可持续的村集体和农民增收路径。

鳌头镇还着力打造智慧乡村、农村“雪亮工程”,优化治安环境,便利村民生活,推进基层治理的信息化、便捷化,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其中创新推广的“仁里集”云平台,实现基层党建、便民服务、惠农致富、基层治理一站式服务。平台将各类与村民生活相关的业务融入其中,推动线上接诉即办,有效解决群众问题,提高群众满意度。

这些措施共同促进了鳌头镇的乡村振兴,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鳌头样板”。

狠抓两个国家级试点

建设城乡融合示范区

从化鳌头镇同时拥有国家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田园综合体2个国家级试点,充分发挥双试点优势和叠加效应,立足“宜居鳌头、产业明珠、田园城镇”的发展定位,建设从化西部城乡融合示范区。

为了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鳌头镇提出“五个竭诚”承诺,并建立“导办帮办代办”服务体系,缩短了企业办证时间。此外,深化镇领导挂点联系规上企业直通车机制,实地走访解决问题。

在“百企兴百村”工作中,全镇61个村与当地企业结对合作,实现村集体增收与企业发展的双赢局面。这种结对方式不仅推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也为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和资源。

这些措施不仅有助于提升当地的经济实力,也为广州北部企业落户目的地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鳌头镇建设城乡融合示范区,为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农村风貌房改造行动

擘画美丽乡村新画卷

平坦的沥青村道、整齐靓丽的农家住房、错落有致的小菜园成为鳌头镇美丽乡村的新画卷。从化鳌头镇以“百千万工程”为契机,全面推进农村风貌房改造工作。

通过制定实施方案、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推动“党建+村规民约机制”、建立“政府+企业+村民”投入机制等措施,鳌头镇已取得显著成效。中建四局对龙潭村的结对帮扶行动是其中的亮点,尊重村民意愿、体现村民需求,注重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补农村短板,扬农村长处,留住田园风光。

“房屋的外立面干净靓丽,屋里的小院子错落有致,划分了种菜区、草坪、种树区,宛如一个小花园。每天忙活完回家看到这么靓丽的环境,心情就非常不错。”高平村元塘社的村民李叔指着家里的照片介绍,以前由于家庭经济困难,虽说新建起了房子,但一直没钱装修,外立面是红砖裸露,围墙里堆满了凌乱的杂物,看起来十分脏乱。“今年在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企业资助我们开展房屋改造提升,为我家贴上了瓷砖,还改造了小院子,真的非常高兴。”

鳌头镇还积极发动社会企业投身“百千万工程”镇村建设,同时对G355沿线进行微改造,发动“四沿”区域及其他重要地区、重要节点约1411栋农村风貌房的改造。

这项工作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为鳌头镇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打下坚实基础。

成为大湾区生态田园

高质量发展区的典范

走进从化鳌头镇的“万亩良田”项目,这里连绵的稻田一眼望不到尽头,阵风吹过,稻浪滚滚、稻香阵阵,远处“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里”的字样鲜亮而醒目。

作为全国唯一以县域为单元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试点地区,为破解耕地“碎片化”“低效化”难题,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鳌头镇“万亩良田”项目取得亮眼成果。

2023年,鳌头镇高标准整理农业空间,推进耕地连片,“万亩良田”项目基本完成约7000亩农田整治施工,新增水田约1500亩,新建生产路约20千米,新建各类沟渠约60千米,打造“田成方、路成框、渠成网”的现代化高效农业新格局。

这一项目成为大湾区生态田园高质量发展区的典范,实现了增田增产、产业发展可持续、村民收入增加等多方面的显著成效,为广州乃至全国的乡村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在鳌头整治之前,不少农民进城务工,导致一些耕地被抛荒,河道也因设施陈旧导致淤积,利用效率和产出都比较低。”鳌头镇“万亩良田”项目专班副主任陈亿介绍,通过土地流转把大片的土地按照统一标高、统一坡度、统一土壤标准,打造出近万亩集中连片的高标准农田,并推行自动化、机械化种植。“对本地村民来说,通过土地流转带来的每年收益在1500元/亩以上(每3年递增5%),等引入产业后,还能增加就业机会及产业收入,村民会有更大的获益。”

■采写:新快报记者 左百村

■图片:由受访者供图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