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提高了年级成绩 引来了结对帮扶
日期:[2024-07-28]  版次:[A05]   版名:[乡村振兴]   字体:【
■张璇在弹钢琴。

■张璇在指导学生做手工。

广州市黄埔区派驻贵州省黔南州三都县支教教师张璇:

在贵州省黔南州三都水族自治县第四小学,有一位来自广州的教师,她主动来到这里,参与东西部协作教育帮扶工作,将广州市黄埔区的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与当地实际相结合,激发孩子们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成绩;发动社会爱心力量捐资助学,为留守或家庭困难的孩子铺平求学之路。这位教师就是张璇。

因地制宜探索教学方法

带动年级成绩整体提高

2023年8月,张璇来到三都县第四小学,担任三年级英语教师,并兼任副校长,分管德育工作。

“和广州不同,这里三年级是英语的起始年级,学生不仅要学习课本上的核心词汇和句型,还要大量接触视觉词,需要做大量的听力和口语练习。”张璇回忆称,刚接手工作就面临了一大挑战。不仅如此,由于留守儿童较多,没有家长监管,很多孩子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回家不做作业,更没有家长辅导,督促英语听写练习”。

对于新学科,培养学习兴趣很关键。张璇在当地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利用广州市黄埔区自然拼读的教学方法,并结合课程安排和学生实际情况,通过不断尝试和改进,逐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英语教学方法。“我根据教材录制朗读视觉词的视频,将核心句子编成儿歌读本,让孩子们在晨读时像唱山歌一样一唱一和地去背诵,提高学习兴趣,增强记忆效果。”张璇说,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孩子们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增强了记忆效果,她所教的两个班成绩一直保持全年级第一名和第二名,下学期与上学期相比,成绩更是实现了大飞跃。

摸索教学方法的同时,张璇积极与当地教师交流,介绍自己的这套教学方法。在她的带动下,四小老师的上课水平明显提高,学生整体的英语成绩也有了进步。

真心关爱换来积极转变

动员校友获得积极响应

张璇关注教学,更关心孩子。“很多孩子因为缺少父母关爱,接触外界信息少,往往不够自信,也不会与人沟通。作为老师,我们要耐心了解原因,多给予关心,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她说。

张璇发现,班上的学生小明(化名)总是不抄笔记,对她的提醒也置之不理。“我开始以为他是不尊重老师,后来走到他的课桌前,发现他的笔盒里只有一支断铅笔。那是冬天,他的两只小手黑乎乎的,手背上还裂开了。”张璇说,看到这样,她既心疼又心酸。很快她就了解到,小明的父母都去世了,他一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老人家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因此他对学习态度消极。

张璇开始格外关注小明,课间休息时经常与他沟通,询问他的生活和学习情况;上课时请他回答难度适中的问题,在他答对时让全班同学为他鼓掌;在他考试进步时奖励文具……渐渐地,小明的学习态度明显好转,学习成绩也提高了。

为了帮助更多家庭经济困难的孩子,张璇在好友的建议下,尝试在朋友圈发起募捐活动,大家的积极响应令她感动不已。“这不仅帮助了很多孩子,也说明我们身处一个充满温情和爱的社会。”后来她联系上黄埔区志愿者协会、自己的母校校友会(湖北省黄石二中大湾区校友会和西南大学广州校友会),他们积极响应,纷纷针对学生需求捐赠物资。西南大学贵州省校友会还专门到三都四小了解学校和当地教育的困难,并建立了长期帮扶关系。

“支教可以提升当地的教学水平,造福当地,也能让我们感受各地教育的差异,对教育问题有更深刻的理解,还能让我们发现自身的问题和不足,促使我们不断进步。”在张璇看来,为期一年的三都支教即将结束,但这段经历给她留下的宝贵财富值得她继续挖掘探索。

■新快报记者 方轶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