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电单车三次以上违法或被扣车
日期:[2024-10-18]  版次:[A03]   版名:[城事]   字体:【
■广州街头熙熙攘攘的车流。新快报记者 郗慧晶/图

■电动自行车在车道内行驶。 新快报记者 郗慧晶/图

■广州交警对违规电动自行车驾驶人进行处罚。新快报记者 毕志毅/摄(资料图片)

《广州市电动自行车管理规定》最新解读

新快报记者10月17日从广州市人大常委会获悉,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负责人就《广州市电动自行车管理规定》(下称《规定》)作出全方位的解读,9月27日广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规定》,待广东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后公布施行。

交通事故

医院创伤骨科患者 超六成来自电动自行车意外事故

自2021年11月广州电动自行车通行政策“由禁改限”以来,电动自行车数量呈井喷式增长,带来了不少交通和安全问题。

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负责人介绍,根据市公安交警部门统计,截至2024年9月,广州市电动自行车登记上牌数量为540万辆,目前仍以每天上牌约4000辆、每月上牌约10万辆的速度增长。随着电动自行车数量的激增,电动自行车违法乱象日益凸显。

一是非法改装电动自行车导致的超速现象十分普遍。经过改装、解除限速的电动自行车,时速可以达到40公里以上,有的甚至超过80公里。2023年以来,因电动自行车超速造成的交通事故高达1500多起,导致数百人受伤、数十人死亡。各大医院创伤骨科患者中,有60%-80%是因电动自行车超速等交通意外造成的。

二是电动自行车闯红灯、逆行、不按车道行驶等交通违法居高不下。外卖等即时配送电动自行车乱象多发频发,严重影响交通秩序,影响城市面貌和城市形象。2022年以来,市公安交警部门每年查处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都超过100万宗。

三是违规停放充电仍然存在,火灾事故时有发生。一些车主将电动自行车蓄电池拿入电梯、在家中充电,带来极大消防安全隐患。2024年6月至8月,两个月间广州就发生电动自行车火灾近300起。

非法改装

经营者非法改装 最高可处五万元罚款

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负责人表示,非法改装提速是广州电动自行车最突出的乱象,也是导致事故的主要原因。为系统治理非法改装提速,《规定》作了全链条的相关规定。

一是强调电动自行车的防篡改要求,禁止生产、销售留有非法改装“后门”的电动自行车。厂家生产在广州销售的电动自行车,软硬件须具有防篡改设计,禁止为提升最高设计车速等非法改装预留空间。同时,销售者要查验车辆的防篡改设计,留有非法改装提速余地的车辆禁止销售。

二是禁止实施提升最高设计车速的非法改装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采取破解防篡改设计、拆改限速器、更换大功率电动机等方式,使电动自行车的最高设计车速超过强制性国家标准规定的每小时25公里。

三是严厉打击生产、销售留有非法改装提速余地的电动自行车,及非法改装电动自行车的行为。强化源头监管,规定市场监管部门常态化对电动自行车的防篡改设计及最高设计车速等进行检验,检验结论为不合格的,该产品应立即停止生产、销售,属于缺陷产品的还要召回。同时建立责任倒查机制,规定公安交警部门严查上路行驶的非法改装超速电动自行车,并将相关信息线索移交市场监管部门实行倒查。

为他人非法改装电动自行车,要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规定》提到,经营者非法改装电动自行车的,最高处5万元罚款;非法改装受到3次以上行政处罚,再次非法改装的,最高处10万元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责令停业整顿。个人非法改装电动自行车的,处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对非法改装的电动自行车所造成的人身损害及财产损失,还要依法承担民事责任。为他人非法改装电动自行车如果构成犯罪的,还要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未满十六周岁 不得驾驶电动自行车上路

交通违法

据介绍,为整治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乱象,《规定》对驾驶电动自行车作了全面、细致的规定。

明确要求,电动自行车车主在注册登记时要参加不少于两小时的交通法律法规学习。强调未满十六周岁不得驾驶电动自行车上路。

规定公安交警部门可以使用电子技术监控、测速仪等设备,收集、固定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行为的证据。查处超速驾驶的要查明原因,因非法改装导致超速的,将信息线索移交市场监管部门倒查。

对多次违反交通法律法规的电动自行车实行扣车。电动自行车有三次以上交通违法行为记录,车主或驾驶人经公安交警部门通知后拒不接受处理的,公安交警部门可以扣留车辆。

外卖骑手

一周严重违法三次以上 骑手将被实行派单管控

据了解,广州有近80家外卖即时配送企业。“外卖骑手是电动自行车的主要使用者,更容易发生超速、闯红灯、逆行等交通违法。为减少即时配送引发的交通乱象,法规明确规定了外卖即时配送企业的交通安全管理义务及对骑手的管理责任。”广州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负责人说。

《规定》要求,企业要定期对用于即时配送的专用号牌电动自行车进行安全检查。发现车辆存在非法改装的,应当停止使用、恢复原状。要加强对骑手的交通安全管理。对一个星期内有闯红灯、超速行驶、逆向行驶等三次以上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的骑手,企业要实行派单管控。

同时,对不履行安全管理义务的企业,由市场监管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或者一个月内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受到行政处罚的骑手人数超过骑手总人数15%的企业,将处以行政处罚。

充电与停放

禁止携带电动自行车 及其蓄电池进电梯轿厢

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充电是极大的安全隐患,《规定》禁止携带电动自行车及其蓄电池进入电梯轿厢,禁止在建筑物的公共门厅、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楼梯间停放电动自行车以及为电动自行车充电,禁止在不符合消防安全的室内场所停放电动自行车以及为电动自行车充电。

对违反上述规定的行为,明确由消防救援机构进行查处。

庞大的电动自行车数量背后,还衍生出几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哪走、在哪停、在哪充电?《规定》明确,既有道路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设置非机动车道,新建、扩建道路按照相关规范设置非机动车道,政府部门完善非机动车信号灯、标志标线等交通设施;明确电动自行车停放设施要纳入新建居住项目配套,对既有居民住宅小区设置停放场所和规范停放作出指引,还规定政府相关部门在道路两侧科学划设电动自行车临时停放区;要求区政府评估本辖区电动自行车充电需求,结合实际制定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建设布点计划。

■新快报记者 黄闻禹 通讯员 穗仁宣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