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出台体育强市建设规划
新快报讯 记者黄闻禹 实习生贾雨菲报道 近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州市体育强市建设规划(2024—2035年)》(下称《规划》)。《规划》透露,将利用粤港澳联合举办十五运会契机,充分发挥粤港澳三地办赛经验与国际资源,推进联合申办世界杯等高水平国际赛事。
培育千亿级体育产业集群
《规划》提出2030年、2035年两阶段体育强市建设目标。到2030年,体育强市建设达到全国领先水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0%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9平方米;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2%,培育形成1—2个千亿级体育产业集群。
到2035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4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5%以上;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4%,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体育头部企业和体育产业集群。此外,举办国际体育赛事数量(场)预期从13场提至30场。
高水平建设国际体育消费中心
《规划》提出,借十五运会场馆升级改造契机,推动全市公共体育场馆空间布局和层级体系更加完善。多维度丰富全民健身活动场景。
另外,《规划》提出积极发展电子竞技、冰雪、马术、水上运动、低空运动等新兴潮流运动业态,积极打造“体育+商业+旅游+文化+娱乐+会展”消费场景,做大做强体育消费和赛事经济。在此基础上,广州将推进“促进体育消费和赛事经济”试点工作,高水平建设国际体育消费中心。利用重大赛事和节假日节点,培育“体育消费季”、体育嘉年华、体育文化节等消费主题活动。扩大夜间体育消费,推动体育赛事与“首发经济”和夜间消费联动发展,推广“夜运动”活动模式,构建“夜赛+夜市”联动模式。创新打造一批以花都冰雪时尚运动区、天河24小时时尚活力区、南沙滨海运动休闲区、增城乡村体育消费区、从化马术运动及马产业消费区等为代表的体育主题消费区。
支持广马升级为白金标赛事
根据《规划》,广州将建立穗港澳体育交流合作机制,推动三地在体育产业、场馆、赛事、人才等领域的规则互通、标准互认、资源共享,谋划建设大湾区奥林匹克学院。
联合构建湾区品牌赛事体系。利用粤港澳联合举办十五运会契机,深化湾区城市重大体育赛事交流合作。充分发挥粤港澳三地办赛经验与国际资源,积极谋划共同引进足球、篮球、网球等高水平国际赛事,推进联合申办世界杯、世界性综合性运动会。联合创办以“三大球”为核心的粤港澳大湾区系列赛事,打造一批粤港澳大湾区城市联赛,塑造具有岭南传统文化特色的体育品牌。
建设国际体育赛事中心,同样是《规划》的重要内容。
一方面,广州将举办更具影响力的国际知名赛事。高水平办好广州马拉松赛、广州国际女子网球公开赛等国际赛事,高标准办好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等大型赛事。重点支持广州马拉松赛升级为世界田联白金标赛事、世界马拉松大满贯系列赛事。同时,争取申办10项以上国际影响力强、综合带动效应大的国际A类赛事,推动有条件的国际品牌赛事长期落户广州,并积极承办中国职业足球联赛(CFL)、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CBA)俱乐部主场赛事。
另一方面,广州还将培育更具彰显度的自主品牌赛事,做大做强具有广州自主品牌和城市印迹的赛事,创办广州半程马拉松赛及一批以皮划艇、赛艇、骑行等为代表户外运动品牌赛事,因地制宜培育花样滑冰、冰球、冰壶和单板滑雪等观赏性强的冰雪品牌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