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省政府多个部门负责人接受专题询问
11月26日,广东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召开联组会议,就省政府关于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情况开展专题询问。会上,常委会组成人员所提的问题精准聚焦、直指关键;省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诚恳应询、回答详尽,逐一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举措。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新快报记者从会议现场了解到,询问人员抛出了多个如何更好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的相关问题。广东省科技厅厅长王月琴在谈到科技成果转化时表示,支持高校科研院所通过“先使用后付费”的方式,将科技成果许可给中小微企业使用。
关键词:体制改革
扩大财政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范围
“广东接下来在推进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和尽快出台相应配套政策方面有什么举措?如何激发创新主体活力,点燃广东创新‘新引擎’?”省人大常委会委员任小铁是首位询问人,问题直指科创体制改革。
“科技体制改革是广东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重头戏。”作为首位应询人,省科技厅厅长王月琴从两方面回应了广东推动科技体制改革的具体举措。一是成立了省委科技委加强科技体制改革的统筹,强化部门协同和省市联动,形成更大改革合力啃下更多“硬骨头”;二是加快推进重点改革任务。
她重点提到,广东将进一步扩大财政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范围,“比如支持新型研发机构,这样一些科研事业单位实现更加灵活的管理制度,探索实行企业化管理,提高其造血能力。”在科技金融方面,加大对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扩大开放,深化粤港澳科技交流合作,进一步完善财政科研资金的跨境拨付使用和管理机制。
关键词:核心技术
集中优势力量,支持领军企业开展重大科技攻关
省人大常委会委员伍庆紧接着提问,广东如何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争取在更多“卡脖子”领域实现从“0”到“1”的突破,确保产业链自主可控、安全高效?
省科技厅厅长王月琴回应,针对制约广东重点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瓶颈和薄弱环节,进一步发挥企业“出题人”“答题人”“阅卷人”作用,支持科技领军企业等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组建体系化、任务型创新联合体,集中优势力量开展重大科技攻关,力争在高端芯片、工业软件、先进显示制造装备等广东急需紧缺领域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
面对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李红问询如何提升企业研发能力时,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朱伟同样表示,要进一步强化企业研发决策主体地位,并给出了三方面具体举措。一是完善科技企业与政府的常态化沟通机制,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自主决策能力。二是进一步强化企业研发投入主体地位,支持企业通过出资、捐赠、设立基金等方式加大基础研究投入。三是进一步强化企业研发科研组织主体地位,支持企业作为“发包方”组织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技术攻关,提高企业牵头或参与的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重大专项项目的比例。
关键词:成果转化
通过放权、激励和保障,解开成果转化“细绳子”
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刘建达、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王左丹就“如何把放在书架上的科技成果真正转化成摆在货架上的产品”问题,分别问询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发改委。省科技厅厅长王月琴坦言,在全过程创新链中,科技成果转化是其中的一个薄弱环节。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是推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职务科技成果有效转化,切实解决“不敢转、不想转、不会转”难题。
“今年我们出台了《广东省深化职务科技成果管理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广东省科技创新条例》里也专设了一章,大家普遍反映,成果转化束缚的‘粗绳子’已基本解开了。”王月琴表示,接下来解开一些“细绳子”,需通过出台相关工作指引和一些具体措施,推动《方案》的全面落地,简单来讲是六个字:放权、激励和保障。
放权即高校和科研院所可以自主开展成果转化、许可或者作价投资,不需主管部门的审批。“接下来我们将制定职务科技成果资产单列具体的管理办法,国有资产清产核资时不再包括职务科技成果。激励,即转化的收益,奖励成果完成人比例不低于70%,探索100%奖励。保障,就是要解决科研人员的后顾之忧。我们最近和教育厅联合出台了《广东省高校和科研事业单位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尽职免责认定工作指引(试行)》,明确尽职免责的条件、情形和工作流程,特别是认定意见,可以作为单位考核审计、监督检查的重要依据。”王月琴说。
此外,王月琴表示解决科技成果的转化主要从“三端”持续发力,即供给端、需求端、服务端。在供给端,要解决高水平的成果来源问题:一方面,要高水平实施一批和产业紧密结合的项目;另一方面,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以“先使用后付费”方式,建立高校院所“先用后转”成果库,将科技成果许可给中小微企业使用。
如何促进高校科研从“书架”拿到“货架”上?省教育厅党组书记林如鹏透露其中一个方面的工作举措。目前教育厅正以广州市为承载区,选择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若干优势重点产业领域,多方共同组建粤港澳大湾区高校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推动高校和企业“双向奔赴”,促进应用学科与区域产业深度融合,缩短科技创新和价值创造的距离。
中试是指产品大规模生产前的过渡性实验,是科技成果产业转化的关键环节。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朱伟透露,广东抓紧制定全省中试平台管理办法,发布一批中试转化产品应用场景,助力企业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力争到2027年,全省基本建成现代化中试平台体系,实现对主要产业领域全覆盖。
关键词:容错机制
审计允许科研失败,客观审慎作出评价和处理
“一个鼓励创新的社会必须有充分尊重科研规律的容错机制,目前我省存在一些问题,导致科研管理部门和科研机构积极性大大降低。”省人大常委会委员侯雪梅问询省审计厅,如何既管好科研资金使用,又尊重科研规律,给科研管理部门和科研机构创造“广阔天地、大有可为”的实施空间,促进保障创新生态健康发展?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也是我们在科技领域审计中经常思考和面对的问题。”省审计厅副厅长刘柱棠回应,近年来审计厅组织开展了省实验室建设运行、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实施、省科技厅部门预算执行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等审计项目,充分发挥审计监督和保障作用,助力广东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为保障创新生态健康发展,刘柱棠表示,要始终坚持尊重科研规律,坚持包容理解,充分发挥审计建设性作用。例如,在省实验室建设运行情况专项审计调查中,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关于允许科研失败、宽容干部在改革创新中的失误错误等政策要求,充分听取科研管理部门、科研机构、科研人员意见,全面辩证看待审计发现问题,按照“三个区分开来”重要要求,客观审慎作出评价和处理,积极营造鼓励改革创新、激励担当作为的良好环境;同时充分发挥审计建设性作用,从体制机制上认真分析审计发现问题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审计建议。
关键词:财政支持
向科技型企业倾斜,去年全省科技支出近千亿
省人大常委会委员陈景勇关注财政支持产业科技创新发展的问题,提问省财政厅副厅长李树林,将采取哪些财政措施,更有力强化企业在科技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等方面的主体地位,促进技术和产业有效对接?更好地提升财政科技投入效能?
省财政厅副厅长李树林首先介绍了近年财政投入科创领域的情况。省财政厅一直以来把科技创新作为财政优先保障的重点领域,连续多年财政科技支出全国保持第一。去年全省科技支出达到980亿元,接近1000亿元。同时,从2023年开始安排科技专项资金100亿元,全力支持落实科技创新强省建设。财税政策优先向科技型企业倾斜,2023年全省高新技术企业减免税负达到1787亿元,增长5.7%。
李树林说,接下来省财政厅将继续完善竞争性支持和稳定支持相结合的基础研究投入机制,支持企业参与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提高全社会研发投入。引导国有创投机构加大对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企业的投资力度。支持企业在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各个领域深度参与“补改投”改革试点。推进职务科技成果资产单列管理,进一步完善科技计划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本版采写:新快报记者 黄闻禹
■本版摄影:新快报记者 李小萌